四大門戶的移動新聞客戶端在內容運營上各有什么特色和差異化?他們是如何做的?雖說不是很全面,但是因為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研究,我個人大致來談一下一些我試用過的資訊類客戶端,國外的就不說了,就說說國內的。
一,四大門戶客戶端
1,掌中新浪:
優點:獨家博客
缺點:天氣
欄目:新聞、專題、天氣、圖片、更多(設置)

可能是新浪太過專注做它的微博客戶端了,新聞客戶端使用起來效果真的比較一般。
早期的時候,因為微博另作客戶端的關系,所以沒有掌中新浪里再設置一個微博欄目,取而代之的則是博客,這也算是新浪從2006年就開始積累的強勢產品。后來去年下半年版本升級的時候,博客變成了專題。新浪的專題操作套路一直是求全為主,這個風格也從網頁延續到了移動端。其實相比專題,我覺得獨家博客從內容上更具吸引力。
不過我一直到現在都沒想通的是,掌中新浪在導航里竟然設置了一個能預報未來三天的天氣欄目,這個功能其他客戶端都沒有,硬要說成特色是可以,不過更多的也可以說是雞肋,天氣這種基礎功智能機一般都具備,真不知道新浪是怎么想的……
新浪的互動性之前做得比較差,是1.0的路子,后來網易新聞爆發了之后才開始注意在互動性方面下功夫。按道理,新浪2.0的路子要遠超過網易,不知道他們在最開始設計產品的時候是怎么想的,可能是為了追求與微博客戶端的差異化,而故意省略了2.0的屬性吧。
不過我個人還是覺得,無論是博客還是專題的設置。都沒有微博那般強勢,如果掌中新浪能和微博徹底打通,而不只是簡單的新聞分享,在移動領域的競爭優勢才回顯現出來,畢竟在3.5寸屏上還是看短文的天下。
2,搜狐新聞:
優點:早晚報設計、娛樂性強
缺點:界面設計
欄目:歡樂快遞、網上那點事、八卦周刊、搜狐早晚報

很早就聽說,搜狐新聞客戶端的開發計劃。裝機之后發現,搜狐的新聞客戶端真是和其他同類客戶端設計不一樣——至少界面設計有很大的差異。怎么說呢,結構有點像UC web的界面……欄目是縱向排列在首屏,而不是分布式的橫評底欄設計,可能是我用慣了其他客戶端的緣故,剛開始用真的很難習慣,反正我覺得是有些奇怪的。
在搜狐新聞客戶端默認的欄目里,歡樂快遞、網上那點事、八卦周刊……這樣的取名方式無不向外傳達著:我,搜狐新聞客戶端,就是一個娛樂新聞客戶端!點進去看內容,真是各種娛樂雷點!在四大門戶里,搜狐新聞最大的特色一直是娛樂,移動客戶端選擇這樣的路線也算是延續品牌特色。
搜狐最有特色的設計是早晚報設計,里面包含有熱點、導讀、要聞、以及各頻道焦點新聞。從欄目設計來看,搜狐是真的按報紙欄目來設計的,早晚會有推送消息,做的也比移動的早晚報要用心得多,屬于特色產品。
另外,搜狐在設置中葉隱藏了本地報紙,算是邁出做本地新聞的第一步,只是不知道為什么,我這里始終無法更新,每次打開都只顯示“現在本地沒有報紙哦”,不知道是不是BUG……
3,網易新聞:
優點:互動跟帖,推送,地方新聞
缺點:地方新聞有待加強
欄目:新聞、話題、圖片、跟帖、投票

考慮到立場問題,我只能說,網易我盡量不帶主觀色彩,客觀描述,你要覺得不OK,跳過就是了。
在幾個門戶中,網易的新聞一直比較有特色,新聞客戶端算是一脈相承。總的來說,網易新聞的特色功能是互動性比較強,看看新聞瀏覽頁面里下面那一欄“寫跟帖”就知道了,基本上是在鼓勵用戶參與討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設計推出半年后其他客戶端才相繼跟進這一設計。
不過相比之下,網易的評論氛圍業界是出了名的,蓋樓更是一種早期類似微博轉發功能的設計,有著良好的互動關系,就這一點來說,其他新聞類客戶端和網易的差距不是一時半刻能補的上的。所以網易新聞的客戶端整合跟帖,這么設計也算是結合了網易的長處,也是網易新聞領先其他客戶端的原因。
除此之外,傳統的推送功能網易也做得比較好,除了類似早晚報功能,重大事件在客戶端里推送也是最即時的,頻率也不高,不騷擾正常作息。另外,有時候網易還會推送些平時網頁上看不到的內容,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一點……你懂的……
另外,和其他客戶端不同,網易已經開始挖掘地方新聞了,并且做了相關功能設計。雖然我覺得地方新聞還不是篩選的很好,但是整體來講也算是做了區域化的資訊定制設計,值得嘉獎。
4,騰訊新聞:
優點:觀點評論
缺點:欄目設置一般
欄目:新聞、圖片、觀點、設置

騰訊的新聞客戶端真是說不上有多么好,只有觀點欄目里的今日話題、名家博客、媒體評論還算是他的一個特色。付劍鋒、楊瑞春過去以后,從時政角度對其新聞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所以新聞質量比起以前確實要有一定的提升,這點從他們的話題質量就能看出來。
去年乃至今年,騰訊都在大規模的推微博,但是新聞客戶端也沒有和微博打通,只是采用簡單的新聞分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和掌中新浪是同一個問題,不知道是不是也是有意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