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技術市場的規模有2670億美元之巨。多年來,企業軟件公司專注于以犧牲愉悅的最終客戶體驗為代價去取悅采購經理。其結果是,軟件看起來就像是你爺爺設計的一樣。不過,現在一切都在改變。
云的崛起、IT的消費化以及SaaS模式的采用,這三股趨勢之合流導致了新的十億美元企業的出現。就在這一周,我們目睹了甲骨文以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人才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Taleo,去年12月企業社交網絡Jive進行IPO時的估值就達到了9億美元之巨,另一家深諳這些趨勢的云計算公司SuccessFactors則被商務軟件巨頭SAP以34億美元收購。
這些趨勢還遠未結束。還可以利用這三大趨勢創造市場,在低端進行顛覆。
1.新分布:云趨于成熟
人云亦云,有關云計算的文章實在如汗牛充犢,相信我,寫云計算趨勢的文章決計不會比您被迫讀這類文章的樂趣要多多少。但是,理解分布式計算對于企業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長久以來,由于擔心可靠性及信息安全問題,企業客戶一直對基于云的軟件抱持抗拒的態度。盡管如此,云還是為我們提供了低成本、實時更新及可伸縮性等好處。

在經過多年的抵觸之后,這道心障終于被打破,企業現在開始確定自己需要云,并且都開始采用云。一項研究表明,77%的企業現在正在使用某種形式的云。創業者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開始建設顛覆性的企業作為回應。一個例子是Newton基于云的工作申請和跟蹤軟件,2010年其收入增長了1000%,2011年的增長率也有600%!
2.新浪潮:消費化
新的企業公司關注于建設實實在在是令人樂意使用的軟件。傳統企業軟件公司不關心最終用戶體驗是因為,其假設是,只有購買軟件的人才是重要的,所以最終用戶不重要。
對于這種現象,Chris Dixon簡明扼要:“‘用戶’跟‘買家’不是同一個人……在企業軟件里面,用戶通常是非IT人士,而買家則往往,起碼在某種程度上是IT部門。”因此,傳統企業軟件可用性不強,設計是近乎草率的。

而隨著員工對消費級web產品越來越適應,他們開始要求工作時使用的軟件也要具備同等的可用性(編者注:都是喬布斯慣的)。現在,新的企業軟件實際上好看又好用。部分是由于理解了這種風氣,云存儲提供商Box.net的估值已經超過5.5億美元。消費化的趨勢使得純粹靠設計和可用性與老牌企業產品競爭的新初創企業不斷涌現。
3.新模式:企業SaaS化
SaaS,或者稱為軟件即服務,意味著以訂購的方式銷售軟件。只要你愿意繼續訂購就可以一直使用軟件。
SaaS讓企業客戶的軟件成本變得更加可預測,因為他們不必擔心軟件的下一個版本什么時候出來,無需憂慮升級要預留多少預算。此外,SaaS使得退出并切換到新技術變得更加容易。另一方面,用其作為定價模型的初創企業也能夠得到可預測的經常性收入(不像按次購買,做得一單是一單,有上頓沒下頓),令其減少未知因素,更容易擴張業務。
SaaS開始在企業領域得到接受,有一項調查表明,今日使用的應用里面有16%者為SaaS。對于企業技術創業者來說,撬開剩下84%者的錢包代表著一個巨大的機遇。
新技術:企業垂直細分市場
現在集三大趨勢之大成的公司已經一下子冒出頭來,他們顛覆被創造了新的市場,Unified和Ryyple就是代表。就在幾周前,社交績效管理初創企業Ryyple剛剛被Saleforce所收購。從人力資源技術、到招聘、廣告等,專注于可用性、SaaS定價以及云分布趨勢的公司能夠開拓出大規模的市場。

2012年企業技術仍然是web技術的開路先鋒,不過路徑已經很清晰了。在大規模的垂直領域中存在著顛覆的可能性,新市場仍有待開辟。雖然你錯失了成為下一個待價而沽的社交—移動—定位界的酷哥(注:扎克伯格),成為企業技術創業者絕對也會令你更酷—解決企業級的重大問題,并且還能在這個過程中做到十億美元級規模的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