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淘寶推出淘寶商城說要做B2C電商,大家都沒當回事兒,原因很簡單,大家都不相信淘寶能從一個菜市場一樣的地方,做出一家能三次顛覆中國電商行業的公司,第一次是阿里巴巴,第二次是淘寶。
吐槽天貓有很多理由,全是商家自營店,貨源不穩定,經常有刷評價的現象,配送速度不夠快等等…但我們忽略了兩個事實,第一消費者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精明,而京東們做得也沒有那么好,特別是二三線城市,配送、物流跟天貓沒有本質體驗差別。
根據仲量聯行3月20日發布的報告《中國新興城市50強》顯示,2011年,中國50個二三線城市的總經濟規模達到2.9萬億美元,總城鎮人口達2.6億,而其輻射到的城鎮人口數達3.7億。
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大城市,北京、廣州、上海三地的人口總和約為5600萬,僅為二三線城市的21.5%。這是未來的新興市場,這也是為什么以京東、淘寶為代表的中國電商能夠連續多年獲得300%快速增長的原因。
這個市場在快速擴大,但京東們與天貓提供體驗并沒有本質區別,配送都是第三方速度差不多,翻新、假貨也只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淘寶打京東們不存在技術障礙。
第二京東們與天貓正在越來越像,為了營收與品類的壓力,眾多B2C電商也引入了店中店的模式,這帶來了一些“天貓式問題”,例如發票、貨品質量、配送速度等。而以店中店模式著稱的天貓,正在通過雙十一、提高服務費等一系列措施過濾初期吸納的“草根商家”,讓參與這個游戲的成員都更規模化。去年三月天貓張勇說,年銷售過億的商家將過百,隨便加一加就過百億的銷售,并且天貓也更傾向于吸引品牌店主的加入。。
普通消費者關心的是價格,商家關心的是銷量與流水。天貓成功地通過雙十一把商家狠狠地捆綁在平臺上,這實在是一個巧妙的把戲。
2009年,天貓商城雙十一銷售額為0.5億元;2010年,提高到9.36億元,到2011年,天貓雙十一的銷售額已躍升到33.6億元,2012年?根據我們的預測,這個數字可能是100億-200億之間,突破200億也是有可能的。
天貓將商家捆綁到促銷戰車上來,雙十一的另一個說法是給你們點厲害瞧瞧,天貓2011年銷售額是1000億,2012年可能破2000億,京東商城今年的銷售保底目標是600億,三分之一不到。如果你們不在這兒給我好好呆著,那你就分不到這么大的訂單流量了,在年底續費時間到來之前也是一個好的背書。
天貓砸1億,商家也需要砸1億甚至更多,共同為消費者讓利,肥的是天貓,消費者拿到便宜自然開心,而商家得為高漲的業績買單,雙十一虧點其他時候還是能賺回來的,共贏共生,這也是雙十一能持續火爆的原因。
回到文章開頭的觀點,天貓銷售數字并不吃虧,而在快速增長的二三線城市沒有太大的劣勢。重點是,有錢有時間,在一個適當的時間天貓可以推自家的自營,或者改善配送與貨品問題,力壓京東、當當、蘇寧這些傳統電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