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子
2010年4月16日,西安軟件園。
一群年輕的開源軟件愛好者聚集在一起,探討方興未艾的云計算熱潮。他們擁有一個技術平臺——西安軟件園SUN開源技術創新中心,還有一個于2008 年3月創辦的合作機構——西安軟件外包產業聯盟。這些都是近幾年來他們在軟件園的支持下,依著先人的古訓——“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白手起家、辛辛苦苦搭建起來的創新創業平臺。
這群年輕人的帶頭大哥是一個大家稱作“老閆”的過氣程序員。先說說這個叫做“老閆”的家伙。
老閆,早年畢業于那個今年已經100歲的名牌大學。但是,老閆時運不濟,雖然在國內外的IT圈子里混了20多年,左突右沖、屢敗屢戰,始終未能像他的眾多學長那樣,混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偉業來。以至于意氣消沉,埋頭于李聃(音同丹)的道德學問。忽一日,老閆自“上善若水”的辯證思想中,領略出一種自然發展的普世哲學,豁然悟到這種自然發展思想對IT產業深刻的指導意義。于是,在2007年夏末時節,老閆只身回到了他闊別10年之久的故鄉,開始了也許是他今生最后一次的創業歷程。說老閆是過氣程序員,是因為老閆的專業訓練始于30年前,IT專業的變化早已把過去的知識、理論和方法丟到南城河里了。但這并不妨礙老閆對IT行業越來越深刻的理解,就像那老酒,愈陳愈散發著成熟的醇香。這也許就是老閆能成為這群年輕人帶頭大哥的原因吧。
話說2010年,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豪門市井、犄角旮旯,各色人等紛紛熱議云計算,好像這一片飄忽的浮云孕育著無量的生財之道。后來,眾多后見之明的史學家把這一年稱之為中國的“云計算元年”,這是后話。以此推之,今年應該是“云2年”,只不過“云2年”的大年夜不知在哪一日?
以上開場純屬調侃,筆者的一家之言無法道盡這一年中國IT界的風云變幻,還是看看這一群開源軟件愛好者如何用一年的時間,將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做得風生水起、聲色兼備。
2、宏圖
這一群年輕的開源人,是純正的本地草根一族。他們沒有顯赫的大公司背景,也沒有雄厚的資本支撐,唯一擁有的是對技術的執著和對產業變化的敏感。而“云計算”,這個2006年誕生于美國谷歌的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撩動了他們特有的對于專業和商業的敏感神經。
我們不去詳述云計算的技術細節,以免本文變成云計算的科普讀物。為使各位看官理解我們做云計算的目的,只簡單敘述云計算的概念如下: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信息處理技術和商業模式,它的使命是改變人們傳統的使用IT技術的方式,以超級互聯網電腦的形式解決目前IT產業越來越嚴重的投資大、能耗高、維護難、效率低的問題。
在這一天的云計算研討會上,“帶頭大哥”提出了“西安軟件云:構想與實現”的本地云計算發展大綱,并描繪了本地云計算的發展愿景:
1)聚集西安軟件園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的軟件服務;
2)引導軟件業務向云計算和SaaS服務模式演進;
3)形成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的龍頭業務和運營平臺;
4)以本地軟件業務為核心,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云計算服務平臺;
5)推動本地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的轉型。

在西安軟件園的鼎力支持下,西安軟件云后來正名為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此乃后話。它的線路圖是:
第一階段:參與。2010年內,以SUN開源中心為核心,搭建西安軟件云平臺,招募10家種子企業,邀請20至50家核心企業。
第二階段:奉獻與分享。2011年,聚集100個以上SaaS服務,構建西安軟件云服務體系。
第三階段:成長。2012年,引進運營商,拓展云計算服務平臺,形成200家以上企業參與的西安軟件云。
去年那個時候,說起這些愿景和行動規劃,不僅軟件園和業內的許多同仁,連這群臭味相投的開源人也不免感覺虛幻。
但是,一年后的今天,當我們看到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正在一步步地將這些愿景付諸實現,并得到了眾多專家和廠商的認同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這種變化和發展是如何發生的呢?
3、啟示
2010年4月底,帶頭大哥拜見了深圳乾高網絡科技的崔總經理。之前,乾高與重慶北部新區簽訂了西部首個云服務平臺的合作協議,建設運營“云永網”,以解決園區內企業不斷增長的IT需求并降低企業使用IT技術的成本。云永網通過搭建公共信息平臺,從根本上改變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常規途徑,以按需租賃的模式,為企業提供硬件、軟件、網絡一站式服務。通過高效的企業化運作,云永網將在5年時間內達到為一萬家企業,百萬并發用戶提供各類IT云服務的規模,發展成為中國最大規模的云服務平臺。
云永網是一個專注于企業應用的商業云平臺,專注于各類成熟的企業應用,以共享共贏、按需租賃的模式,為企業提供基于公共信息(云計算)平臺的軟件、網絡、系統、存儲和信息處理的租賃服務。云永網服務的推廣不僅革命性地提升了企業IT的運作模式,大大降低了企業使用IT產品的門檻,同時也為軟件合作伙伴企業適應客戶需求而不斷定制實施節省了大量成本。
云永網給了帶頭大哥一個深刻的啟示,那就是:業務模式和內容應用是云計算業務的根本。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沒有能切實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應用,云計算就真正變成了一朵浮云!
4、播種
首次云計算研討會,雖然只展示了一幅朦朧的藍圖,但是,這幅藍圖無疑凝聚了大家的共識,那就是,云計算已是大勢所趨。于是,這個聚集在軟件外包產業聯盟下的群體,像長征一樣,開始了他們艱苦卓絕的播種行動,并在播種的長途跋涉中,漸漸悟出了云計算的真諦。
播種計劃從政府機構開始,他們利用各種機會向軟件園、創業園、高新區管委會、市服務外包領導小組等主管機構詳盡地宣傳西安云計算的發展前景和他們對西安云計算業務的商業模式設計、應用服務的聚合方式以及云計算平臺的組織模式。
與此同時,他們以瑞鉑軟件的技術團隊為基礎,組建了專職的云計算開發和運營團隊,以西安軟件園SUN開源技術創新平臺為基礎,展開了大量的技術學習和攻關活動。2010年5月,西安軟件園第一個基于SUN開源技術的云計算平臺開始對園區企業提供試驗性服務。

雖然只是一個試驗性平臺,但這個平臺卻展現出巨大的影響力,不僅錘煉了隊伍,也在園區企業內形成了產業聯盟在云計算技術方面的領導力。之后,帶頭大哥”身先士卒,深入各大高校,以“開源與云計算”為主題,為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展示西安軟件園在云計算技術方面的宏偉目標。
之后,第一批種子企業開始進駐這個試驗性平臺并展開各種形式的合作,他們包括西安瑞鉑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軟件園唐樂閣機房、西安航天數據中心、西安海恒達遠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精理坊科技有限公司、太平洋電信西安有限公司、西北大學信息技術學院、西安華炎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袖意無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乾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5、創新
2010年9月24日,帶頭大哥在網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軟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創新思維》的署名文章(http://www.labsoft.cn/OpenSource/569.jspa)。從技術選型、建設投資、業務模式和產業政策等四方面論述了軟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創新思想,這些思想來源于他們在建設和運營SUN開源技術創新中心和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中的實踐和感悟。以這些思想為基礎,在新的云平臺的創建過程中,他們逐漸摸索出了一種國內獨創的平臺組織體系、業務模式和運營系統。
這些創新思想的核心是一種稱為“自組織”的商業模式和管理體系,是一種新型態的商業文明,我們稱之為“新商業”。
現代管理學之父Peter Drucker曾經說:“商業必須學會將知識工作者當作自愿者來對待。”知識工作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工作多數是社會活動和精神活動,關乎人于人與合作,而非過程與技術。知識工作者是最有思想、最富創意的有機體,是無法用機器取代的,也無法靠命令、控制的強權方式管理。注重個人的存在、個人的價值是人與生具有的天性,新商業強調個體的自由、自愿、自律、自為和群體的自治,使新商業形成一種自組織式的平衡,最終形成新商業的新秩序。
開源軟件以及圍繞開源軟件所形成的全球化的開源社區,是典型的、也是最成功的自組織案例。軟件園的這一群開源人,正是經過在開源社區的歷練,最終成就了他們以開源思想構建的中國獨一無二的自組織云計算平臺。他們心目中的英雄是一個叫做Linus Torvalds的芬蘭人。
芬蘭天才少年Linus Torvalds是開源操作系統Linux(讀作liniks)的發明人,他發明的這個Linux是完全開源免費的,但是卻成就了一個年市值超過5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幾乎每一個IT巨頭都是Linux的積極參與者,包括IBM、Intel、諾基亞、HP等等。雖然參與開發者各自的目的不同,但這種參與保證了Linux為他們的產品提供持續支持。最終,Linux內核成為開源社區規模最大、最成功的項目之一。無論是軟件更新的速度、新版本發布的速度,還是參與人數的增長都證明Linux社區生機勃發、充滿活力的一面。Linux內核也在持續地演進,提高適應各種不同環境的能力并不斷滿足環境變化帶來的新需求。
我們從這個例子得到的啟示是,這是一種全新的以自組織形式構建的商業模式,它的文化背景正是我們所崇尚的新商業。這里沒有嚴格的規范,卻有著簡單的規則;沒有核心的組織者,卻有著豐富的關聯。一切遵循著自然成長的規律 ,通過學習,自我調節、自我適應,這是知識工作者能夠成為自愿者的基礎。
自組織模式建立在參與、奉獻、分享和成長的自然發展的基礎上,以成員的廣泛參與為起點,通過整合已有的軟硬件資源(奉獻),形成組織的核心業務模式和競爭力,使組織成為所有成員分享的共有品牌,以品牌的力量為成員創造機會,推動成員的成長和發展。
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正是沿著這樣的軌跡,由核心企業——西安瑞鉑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推動,以民間資源為主體,堅持由政府機構、園區、企業、高校、學術機構(如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YOCSEF)和運營商廣泛參與、聯合共建、自主運營,最終形成一種統籌科技資源式的軟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商業模式為先,內容應用為主,是軟件園云平臺的總體發展戰略,同時也是云計算產業健康生存和發展的最為有效的途徑。目前,中國很多地方都在投入巨資建設自己的云數據中心(IDC),這有可能重蹈互聯網泡沫的覆轍。
隨著資源的積累、平臺技術的進步和商業模式的成熟,軟件園云平臺的影響力將超越技術平臺,成為西安軟件園、西安高新區、乃至西安市統籌科技資源戰略實踐中引領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驅動力。那已經不僅僅是一朵云了!
6、模式
2010年10月,西安瑞鉑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與西安軟件園達成正式協議,共建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并正式命名為“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從此,軟件園云平臺開始以公共服務平臺的形象出現在本地IT行業,并逐步確立起在業內的領先地位。帶頭大哥頗富創意地為軟件園云平臺擬定了一個叫做 xaclouding.com的域名,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門戶網站(http://www.xaclouding.com)隨即上線,整個平臺進入試運行階段。
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的商業模式為“軟件 + 專業服務”,包括專注于各類應用的軟件服務(SaaS)、專注于行業的平臺服務(PaaS)以及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IaaS)等。
帶頭大哥認為,從本質上講,軟件世界是一種電腦收集現實的數據后所創造出來的虛擬世界,由于比較完全地參照了現實世界,創造了數量巨大的程序,這使虛擬世界看起來幾乎與現實世界一致,但是有個巨大的問題就是世界的隨機性由于程序的確定性而消失了,所以母體需要不斷地刪除舊的程序,并創造新的程序,以求保持與現實世界的一致性。也就是說,軟件的本質其實就是“變”,隨需而變。因此,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是軟件生存的根本。需求的變化反映了用戶業務的發展,用戶對軟件的期望自然是幫助實現業務的增值。從這個角度講,軟件不同于品牌和技術這些無形資產,更不同于生產資料等有形資產。它沒有收藏價值,不能升值,如果用戶不能很好的使用的話,它的價值基本上就是零。這種對軟件的深刻理解是形成“軟件 + 專業服務”的基礎。
隨著云計算技術和應用的普及與發展,用戶使用IT的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于計算技術將成為一種公共服務,所以用戶不再需要自建數據中心;虛擬化技術使得傳統的服務器、網絡設備甚至系統軟件都變成了可以動態分配的資源,所以用戶不再需要采購軟硬件,而是根據需要隨時從云服務中心租賃所需的計算資源;所有的可用計算資源都由云服務中心統一調配管理,因此用戶不再需要自組IT團隊去維護自己的系統。這些變化,使人們意識到IT產業不再是過去那種以產品(包括軟件和硬件)為中心的業務。所有過去可賣的東西在云時代都進化成了各種各樣的服務,如軟件服務、平臺服務和基礎設施服務等。在這種情況下,IT 產業的業務模式將由傳統的產品銷售演變成為專業化服務,軟件的價值也就表現在專業服務的價值上。那么,服務的價值在哪里?
服務不同于交易,服務的價值在于為所有的利益相關者提供實現價值的機會。也就是說,服務的結果必須是雙贏或者多贏,用戶才值得去買單,IT服務的價值只有在用戶業務的增值中才能體現。通俗地說,軟件本身并沒有價值,客戶也不需要擁有軟件,不能為客戶帶來業務增值的軟件是沒有價值的。這是一種基于“價值分享”的,體現新商業理念的新型軟件價值觀。
這種軟件價值觀造就了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的新型商業模式,也體現了以帶頭大哥為首的軟件園云平臺運營團隊對云計算真諦的深刻理解。
7、起飛
鄭緯民,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高性能計算研究所所長、中國著名的高性能計算專家,是帶頭大哥大學時代的老師。

2011年5月13日,借2011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精英大會在西安召開之際,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YOCSEF)西安分論壇在華為西安研究所主辦了“迎接并行計算的第二個春天”主題研討會。
研討會上,鄭教授做了主題為“高性能計算系統軟件的挑戰”的專題報告,揭示了高性能計算機系統軟件在高可用性、可管理性、調試、性能測試和編程方面的挑戰以及過去幾年取得的一些進展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鄭教授以其真知灼見和風趣幽默打動了全場300多位聽眾。帶頭大哥則以“云時代的軟件價值觀”為題,與華為的技術精英們分享了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展歷程。
在會后的交流中,鄭教授對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展理念和業務模式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軟件園云平臺抓住了云計算的核心要素,對自己學生在西安推動云計算的發展寄予厚望。

2011年5月16日,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由此開啟了民間推動的發展本地云計算業務的大幕。
通過卓有成效的業務模式改造、內容應用聚集,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集中推出了一大批頗具發展前景的核心業務,涵蓋軟件服務、平臺服務和IT 設施服務等各類云計算業務,具體業務包括:分析測試實驗室運營系統(LabOS)、基于西安科技大市場的虛擬分析測試實驗室服務平臺(VANTL)、手機網站轉碼服務、制藥企業在線ERP系統、企業級郵件服務、SaaS開發平臺服務、一站式企業電子商務服務、虛擬服務器云管理平臺、企業虛擬私有網絡服務、容災備份服務、公共CA認證服務、云存儲服務、中小企業在線進銷存管理服務、在線協同辦公系統、網絡視頻會議系統等等。
截至目前,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的合作伙伴已超過50家,客戶規模近200家。2011年第三季度合作伙伴將超過100家,客戶規模超過300家。當年的“西安軟件云”夢想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西安軟件園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正在展示一種創新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組織模式、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對于西安著力打造的中國統籌科技資源示范城市的偉大實踐,無疑具有積極的助推作用。
它,真的不僅僅是一朵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