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今日刊登了著名IT業內人士、中國孵化器和投資公司Innovation Works的創始人李開復的一篇文章,他表示,中國的大學每年有60多萬學生畢業。中國在各種計算機編程競賽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雖然我們還沒有看到中國成為信息技術和計算領域的領先者,但我想這種情況一定會在未來的十年內發生改觀。
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發生互聯網創新以來,許多成功的企業已經通過借鑒美國構想然后針對中國市場實現本地化的方式被建立起來。這些企業或許一開始只是復制美國模式,但它們行動迅速,專注于客戶并開發出自己的產品,增加了許多本地化的創新元素。
例 如,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之一的騰訊就是以一款名為QQ的即時通訊產品起步,QQ最初是復制了雅虎信使和MSN Messenger的系統,但是如今,QQ已經成為一款完全不同的產品,它整合了即時通訊、社交網、通用ID和游戲中心等內容。QQ已經建立起全球最大的 在線社區,活躍帳戶數量大約有7億多,它美國的競爭對手完全無法與之相比。
我預計這種創新會越來越多,原因有三:
首先,我們正在步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開放平臺、移動計算、平板設備、開源和云計算是這個新時代的最典型特征。這會給中國IT專業人士提供大量的就業和創業機會。
其次,開發成本現在正處于歷史最低水平。4或5個優秀的工程師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在一個開放的平臺上開發出一款應用軟件并完成驗證。
最后,中國市場正在快速發展之中,這樣大規模的市場一定會涌現出更多的創新。我們預計,到2012年的時候,中國將擁有5億移動互聯網用戶;或許在5年內還能再翻一倍。偉大的創新移動公司一定會出現。
西方有一句古諺語就是當前中國的寫照:需要是發明之母。中國將在明年1月23日迎來農歷的龍年,數億人希望在計算機上看到新年的來臨。 這就為發明P2P技術提供了動力。
中國的用戶一直不習慣花錢購買軟件或數字內容,但是中國的企業馬上想出了許多巧妙的微支付的策略。例如,一本中文的電子書最初是免費的,但是一旦你閱讀了部分內容并被它深深吸引,你就必須按字數支付一定的費用,否則就無法看到后面的內容。
傳統的中文媒體的信息有限,然后就催生出象新浪微博那樣的網站,它結合了Twitter的廣泛傳播性和Facebook的富媒體特性。
我 們還能期待些什么? 中國的父母非常關心孩子的教育,但是貧窮城市的學校數量不足。中國能不能發明有效的遠程學習解決方案? 人口數量在100萬人以上的中國城市大約有160多個。這些城市是開發“社交、本地、移動”(Solomo)應用軟件的理想土壤,例如,發現距離最近且提 供折扣服務的速食店。 大多數中國人都沒有信用卡。中國的電話能否跳過美國電話發展階段直接變成我們的電子錢包呢?
這些猜想之中,哪些會率先在中國成為現實? 我也無法確定,但我相信,中國一定會開發出更多的創新關鍵應用軟件。中國是一個充滿了活力、愿望、人才和構想的國家,一定會成為全球信息技術領域的領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