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包羅萬象的民生服務應用聚合平臺,正伴隨無線城市的遍地開花而悄然成形。
你等的公交車還有幾站到達、附近的哪個停車場還有空位、大醫院的專家門診是否能立刻預約……越來越多的問題,都已經能夠通過手機輕松解決。
11月1日,廈門無線城市政務應用綜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通過手機,市民可以直接獲得該市人大、政府、政協及40多個局級單位的民生服務,如無線城市掌上公交、繳費信息查詢平臺、交警無線查詢系統、數字圖書館、市民健康信息系統、政務信息無線檢索平臺、地稅手機網、停車場服務網等。
這是廈門過去數年來無線城市應用的最新嘗試,更是運營商無線城市加速民生信息化變革的折射。隨著中國移動無線城市建設在全國范圍內的加速,無線城市所涉及的諸多應用正在悄然之間改變著民眾日常生活,以種種全新的信息化體驗詮釋“移動改變生活”。
無線改善民生
所謂“無線城市”,就是利用多種無線接入技術,為整個城市提供隨時隨地的無線網絡接入,將傳統互聯網的應用搬到手機上。在國際上,無線城市建設被譽為繼“水、電、氣、路”之后的第五大城市公共基礎設施。
隨著不斷的改進和完善,無線城市正在變成一個巨大的城市信息基礎平臺,人們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信息的雙向獲取,通過手機實現一攬子的生活需求。
“事實上,中國移動的無線城市,從最開始的規劃設計,就把民生問題擺到了首要位置。一直以來,中國移動都在思考,如何利用無線城市的平臺,滿足民眾的各種需求。”中國移動珠海分公司總經理徐剛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徐剛說,值得注意的是,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無線城市并不是憑空創造需求,而是滿足需求。比如當地移動公司通過走訪養殖戶,了解到當地有很多水產養殖戶,傳統的養殖非常繁瑣辛苦,甚至每隔一兩個小時就必須進行一次水質檢測,檢查水中的含氧量、微生物等指標,并及時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否則價值數十萬元的水產就有可能在短短數小時內全部死光。
很快,珠海移動研發出針對性的應用并很快受到歡迎。這一無線城市應用的一個功能,就是讓這些養殖戶們可以隨時通過手機了解池塘中的最新情況,如果出現問題甚至能接收到提醒短信,看似簡單但卻解決了養殖戶的大難題,“現在他們甚至可以抽出時間在一起打麻將了。”
類似的情況正在全國各地鋪開。
以廈門剛上線的無線城市政務應用綜合服務平臺為例,用戶下載客戶端后,不用再輸入復雜的網址,只需要點擊手機圖標就可以獲得服務:可以查到水費、電費、公積金、社保、燃氣、手機、固話、寬帶、數字電視等多種日常賬單甚至在線繳付;可以查詢公交車路線,即時查詢下一趟公交車何時到來,甚至可以設置提醒;可以查詢醫院并進行網上掛號;可以查詢旅游景點、通關口岸和十字路口的人車流量以調整出行計劃;甚至包括戶籍管理、婚姻登記、生育收養、就業、醫療衛生等公眾服務也可以在平臺上即時辦理或得到指引。
而在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展示大廳,記者看到,用戶只需通過手機登錄北京市民主頁,便可以隨時隨地獲得與公交、社保、公積金查詢等10余項個人生活等相關的各種服務信息。通過該公司開發的系統和特制手機,市民還可以實現遠程醫療。用戶只要手握手機金屬片,心電圖就會自動傳到定點的醫院,醫生很快就會回復相應的建議。
這些應用,每一項都在悄然改變居民的生活。比如廈門無線城市的一個應用是,在城市中施工的工地裝上噪音傳感器,在100分貝以下正常工作,超過 100分貝就向環保部門投訴。結果在應用投入使用后,這些裝有噪音傳感器的工地的噪音影響量降低了77%,噪音擾民的情況不斷減少。
“無線城市正把政府、企業群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地聯系在一起,使整個城市可以隨時隨地地,根據需要進行接入和管理。”中移動總裁李躍表示,無線城市從至今的10年發展中,全球運營商都在探討無線城市怎么樣可以為城市發展服務,為老百姓日常生活服務,這也是中移動努力的方向。
無線城市發展加速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無線城市的加速發展已經成為可能。
自2004年7月,費城正式開始“無線費城計劃”以來,全世界近1000個城市先后興建或計劃興建無線城市,并試驗了數十種不同的技術體系和商業模式,但這些項目幾乎全部失敗。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無論無線應用的業務豐富性,還是用戶對無線業務的接受能力都已有巨大提升,加上中國巨大的用戶基礎,并與政府和第三方廠商建立了一個兼顧公眾服務和可持續盈利的完善商業模式,中移動的無線城市業務終于找到規模復制推廣的契機。
“傳統互聯網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數字鴻溝,網民與非網民之間獲取信息的能力存在較大差距。”中國移動珠海分公司總經理徐剛認為,手機的普及程度已經基本上實現了人手一機,用戶數遠遠超過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推廣,讓公眾獲取信息的能力趨于平等,無線城市應用才真正具有堅實的用戶基礎。
隨著手機上網的用戶日益增多,移動互聯模式日漸成熟,而3G、4G技術的不斷發展,令數據傳輸的帶寬技術屏頸也得以消除。“以往使用2G網絡,移動互聯網帶寬不夠,部分業務受限,3G網絡到來后,帶寬不夠的情況不復存在。”徐剛說。
截至目前,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突破4億戶,預計至2012年有望超過傳統互聯網用戶數。
“由于前期投入太大,我國無線城市的建設還沒有實現盈利,但已經探索出了一套可行的運作模式。”徐剛說。中國移動從無線城市建設中獲得的主要收益,包括數據流量收入和客戶服務收入這兩塊。隨著無線技術和應用市場的發展,政府、運營商和第三方廠商通過積極實踐,已初步建立起一個兼顧公眾服務和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
比如在上海,中移動與市政府簽署了《共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三年內累積投入超過130億元的資金,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以WLAN接入網絡的規劃為例,截至今年年底,上海移動WLAN熱點就將超過6000個,而2013年底的目標是超過9萬個。
李躍表示,中國移動無線城市下一步的發展重點有兩方面,一是移動互聯網,把寬帶的網絡移動起來,把計算機上的信息變得手機化、移動化,二是移動物聯網,將物聯網和各行各業應用聯系起來。
目前中國移動承建的無線城市群正在逐步形成。廣東省已在21個地市建無線城市平臺,3G網絡已實現縣城以上人口100%覆蓋。江蘇省將加速打造以南京等主要城市為核心的江蘇無線寬帶城市群。
李躍介紹,在無線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網絡運營商與政府合作,圍繞本地資源發展本地特色,打造各具特色的無線城市,為公眾提供了許多便民服務。目前中國移動已經推出了“政務、公共事業、交通、醫療、教育、就業、金融、旅游、生活服務、消費購物”十大門類、五十個重點應用目標。
而據中移動人士透露,至今,中國移動已與26個省份的188個城市簽署了“無線城市”建設的合作協議。根據規劃,到今年底,將有超過1600萬活躍用戶成為無線城市的受益者。而截止到今年9月底,各省公司已上線近9900個無線城市應用,僅9月就有超過3000萬人次訪問,今年總訪問人次已超過 1.4億。其中,最高的應用前9個月已經有超過1800萬人次使用,甚至在部分城市每天使用的人數都已達數十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