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的道路似乎只有三條:生、死,被巨頭狙殺或者收購。但,這些移動互聯網的創青們,前仆后繼的往前沖。
“我不喜歡攜程,我們會和他對打。”在北京國貿的一家快餐店,“今夜酒店特價” ( 一個酒店剩房預訂手機應用程序)運營公司COO任鑫微笑著,看不到一絲殺機,但是他已經準備斗爭到底。
他的對手看起來無比強大。攜程的用戶已經達到了1400萬,其2010年凈收入為29億元,而“今夜酒店特價”的下載數只有30萬左右,目前幾乎沒有任何收入。
但是,剛剛推出一個多月,衍生于移動互聯網的這個創業項目,已足以讓領先的在線旅行服務公司攜程感受到威脅。對手的緊張讓任鑫頗為自豪,他堅信這次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前景光明。
類似任鑫這樣的年輕人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內的創業經歷,不免讓人激動。僅僅通過安裝在手機上的應用程序,他們就能輕而易舉拿到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風險投資基金。
但剛剛開始的樂觀預期在更長的時間之河中能否持續下去,還是一個未知數。任鑫對這一點體會頗深,“(創業的路上),有時候左邊是個坑,右邊也是坑,往前走,那就選個坑跳下去”。
創業者們不得不跳的坑將不止一個。產品是否完善,團隊是否足夠團結,是否能拿到足夠的投資等等。即便越過了上述障礙,如果創業公司“無意”間入侵了巨頭的領地,也將會受到無情的殺戮——事實上,如同互聯網一樣,移動互聯網也并無明確邊界,或者說,邊界在很多時候由巨頭勘定,創業者的道路似乎只有三條:生、死,被巨頭狙殺或者收購。
包括百度、騰訊等在內的互聯網巨頭,差不多一年前,都發布了移動互聯網戰略。
在巨頭之外,中國的創業者也面對著比國外同行更多的難題。中國手機費貴得多網速也慢得多,而漠視知識產權的山寨文化,導致創意很容易被模仿乃至超越,此外,中國相對落后的手機支付體系,以及中國人免費的軟件消費習慣,都讓移動互聯網創業舉步維艱。
開發了手機應用軟件“酒店達人”的成都移花互動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CEO劉張博并不諱言,“危險就在那里,你再擔心也逃不過去,你必須在死亡之前快速長大。”
畢竟,比起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上的機會還是更多,這里是地獄,但同時也是天堂。
站在風口上
數字或許能說明移動互聯網創業者的熱度。2011年,全球基于安卓系統的開發者數量達100.1萬名,到2012年則將飆升至220.8萬名。同時,全球iPhone AppStore(蘋果應用商店)開發者將達到84.7萬名。
深圳同創偉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林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相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業門檻相對比較低,雖然大成很難,但小成的機會比較多。”
任鑫在2011年成為了上述熱潮中的一員。任鑫曾在美國的新蛋網工作,后曾擔任Groupon中國市場副總裁。鄧天卓則是任鑫在新蛋網時期的同事。
2011年初從Groupon辭職后,任鑫和鄧天卓就開始謀劃創業。兩人最后確定的商業模式是:在以酒店網絡預訂房價的折扣價(五折左右)向合作酒店取得協議價格后,再自行定價在網上賣出房間。客戶直接付費給“今夜酒店特價”,隨后“今夜酒店特價”再與酒店進行結算。
上線第二天,“今夜酒店特價”沖至AppStore總榜的第二名;10月中旬,它的下載量已經接近30萬人次。
十幾家投資公司找到了任鑫要求投資。看好移動互聯網的天使投資人雷軍說,“只要站在風口,豬也會飛起來”。雷軍眼中的風口,便是移動互聯網。
并非只有任鑫一個人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2010年6月,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劉張博跑到北京出差,在清華大學附近找了家酒店。不過,手機里的應用程序推薦的便宜酒店卻在幾十公里之外的房山。
彼時的劉張博正在為找不到投資發愁。他在2009年底成立了公司,運營一款“影訊達人”的手機應用軟件,可查詢十多個國家數萬家影院的影訊詳情,下載量也達到百萬級別。但是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一直沒融到資。
找酒店的麻煩讓他瞬間開悟。他隨后開發了酒店訂閱APP“酒店達人”,手機用戶通過這個軟件查詢到酒店并入住后,他們就能得到分成。
“酒店達人”上線后一周,就躍升至了手機應用商店旅行類排行榜的第一名,目前,該應用的用戶數達到了百萬級別,劉張博也通過這個項目拿到了李開復“創新工場”的投資。
不過,由于開發者越來越多,要想累積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用戶越來越難了。目前,在安卓應用市場上,開發者上傳的手機應用程序已經達到3萬多款。而在蘋果的APP Store之外,中國還有70家類似安卓市場之類的手機應用超市。
劉張博認為,移動互聯網如今初現泡沫,“一年前只要你的產品足夠好,就能擠進前幾名,但現在把產品上傳到手機應用商店,就像扔進大海里,浮起來太難了。”
尋找投資人
開發者眼巴巴等待的投資者,顯然是越來越挑剔了。
“一年前,只要你有好的Idea,團隊還算靠譜,拿到投資不難;現在,投資者可能還會看你的財務數據,還會讓你遞交商業計劃書。”劉張博說。
在整個2010年,劉張博都在忙著找投資。一些瘋狂的創業者甚至每天都在給投資人群發短信和郵件,他們聲稱自己正在“締造”未來的手機版百度、未來的移動版京東或者未來的手機版騰訊。
“那種熱情似乎跟傳銷一般,浮躁不踏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經常收到類似郵件的投資人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當然,他也壓根沒有向這些未來的“李彥宏”和“劉強東”們投過一分錢。
技術出身的劉張博自認為臉皮比較薄,他參加業內集會,希望能結識投資人。2010年年中的時候,一位投資人終于對他的項目產生了興趣。頻繁聯系持續了兩個多月,劉張博一度認為“有戲”,不過,最后投資人表示,“你們的商業模式我看不懂,也不知道潛在市場有多大”,不投了。
到去年年底,劉張博已經準備好了退路,“拿投資的路看起來行不通了。”第二條路,就是在做好“影訊達人”和“酒店達人”的同時,通過接一些外包的單子“維持生活”。彼時,劉張博的公司專職人員有3個,兼職的有六七個。找外包的單子也并不容易,整個2010年,劉張博只接到一個外包的項目,賺了10萬塊,“維持溫飽吧,你說怎么過,10萬有10萬的過法唄”。
同時,創業公司的運營成本卻在增加,比如人力成本。“創始人拿生活費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要再找人,肯定要給高的價格,否則誰愿意來前途未卜的創業公司呢。”任鑫找了一個負責技術的工程師,承諾的條件是薪水與原來持平,并且有期權。
去年剛畢業的PHP工程師要求的月薪是5000元,現在已經漲到了七八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