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的,早晚還會再回來。”一年前,時任淘寶網總裁的陸兆禧,在談及“出淘”時曾對本刊記者說。如今看,他說對了。
9月19日,淘寶商城在京舉行戰略新聞發布會,上千人的會場座無虛席,只看到場嘉賓,就足以震撼業界,這在電商史上幾乎還是頭一遭。
淘寶商城總裁張勇(花名逍遙子)站在臺上,逐一握手迎接每一位重量級電商大佬。中國電商界排名前五十的企業,除京東商城、卓越亞馬遜和當當網之外,幾乎悉數到場。其中包括:沃爾瑪戰略投資的一號店、銀泰百貨旗下的銀泰網、上市公司麥考林、國美投資的庫巴網、正準備IPO的凡客誠品和夢芭莎、騰訊投資的易訊和好樂買及其競爭對手樂淘、聚美優品、走秀網、紅孩子—先期共38家電商入駐淘寶商城。
淘寶商城三年來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如今終于找到了方向,但效果有待檢驗
這次聚會,不同以往。以往,電商峰會分兩種,一種是淘寶系舉辦,幾乎不會邀請淘寶系之外的電商參加;另一種是淘寶系以外的電商企業或第三方服務機構舉辦,淘寶系也不會參加。所以,長久以來,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中國有兩種電商,一種叫中國電商,一種叫淘寶電商。
沒錯,無論是交易規模還是服務人群,淘寶系足以支撐中國電商界的半邊天,而這個優勢直到今天還在繼續擴大。
在很多中小電商企業內部都分為兩個部門:一是負責站內(淘寶系內)銷售,一是負責站外(淘寶系以外)銷售,且重心多在站內。事實上,這種情況今后將出現在TOP50的電商企業中。在站外苦苦撐了多年之后,它們也開始把一只腳伸進了站內。
這與行業大勢不無關系。2011年,中國電商行業“冰火兩重天”。春節過后,電商企業似乎都在做兩件事:融資和燒錢;過了6月,形勢急轉直下,能做的也只有兩件事:融資困難的依然四處尋找,無錢可燒的只好抱團取暖。
這一切,怎么看都像是在為淘寶商城(Tmall)的“大變臉”背書。
出淘,入淘
一年前,淘寶推出了一項搜索排名新政,遭到眾多賣家紛紛抗議,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出淘”一詞,從那時起成為一個熱門詞匯。一年后,淘寶商城經歷了域名獨立(2010年10月11日,淘寶商城宣布使用獨立域名為tmall.com)、公司分拆獨立(2011年6月16日,淘寶網拆分成三家獨立公司:淘寶、淘寶商城、一淘)。曾任淘寶網CFO、淘寶商城總經理的張勇,上任淘寶商城總裁。
就在淘寶分拆當天,張勇曾對本刊表示:“我不關心出不出淘,我只關心用戶在哪里,只要用戶在這里,你會看到,其實,他們(賣家)從來就沒有離開過。”

張勇的說法與事實基本相符。曾經吵著要“出淘”的賣家,真正出去的并不多,完全脫離淘寶的幾乎沒有。經過走訪,記者了解到的大部分賣家的心思是:隨著業務的壯大,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淘寶一個籃子里,去其它平臺上尋找一下機會,分擔一下風險是必要的,但是徹底脫離起家的淘寶,也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事實上,淘寶起家的賣家們,至今沒有哪家敢說它的銷量主要在淘外。這正是張勇和淘寶商城的底氣所在。
想出去的出不去,因為用戶在這里,甚至于討論“出淘”都顯得很不合時宜,因為身在淘外的電商們都等著如何“入淘”呢。電商圈里的人都知道,電商的一個季度就是一年,變化非常快,尤其近幾個月更是如此。且看資本市場的變化,從上半年的資本瘋狂地找項目,到項目如熱鍋螞蟻一樣找資本。融到資的對于未來仍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而沒有融到資的電商,對于未來更是心里沒底。今年4月剛宣布融資15億美元的京東商城,9月就被傳言啟動上市準備(京東方面對此予以否認)。而在6月份,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也曾信誓旦旦地對本刊說,很長一段時間內京東不會缺錢花,上市也要到2013年再說。
但在電商普遍感受到寒意的時候,對于“淘外”的電商來講,怎樣獲取一個性價比良好的流量和降低消費者獲得成本,成為越來越不可忽視的問題—某種程度上也可稱之為如何過冬的問題。至少應該多想想如何去賺錢,而不是燒錢。毫無疑問,就用戶黏性和質量來講,沒有一個平臺可以與淘寶商城相比,這是一個客觀需求。
因為,在這瘋狂燒錢的火熱場景背后,一張貪婪的大嘴正在張開,不斷吞噬著電商們的利潤。這張大嘴名為“每用戶獲取成本”,通俗而言,某家電商要想吸引一個新用戶來此購物,需要的成本是多少呢?雖然產品類目和平臺間稍有差別,但是整體而言卻是陡增,最高時竟達300元。而這個數字,在“淘內”是多少呢?只有幾十元。
精明的電商們終于開始學會“背靠大樹”,與其在外面燒錢賠本賺吆喝,不如早點去淘寶淘用戶。
虛擬商圈
8月底,淘寶商城總裁張勇來到北京,在建國門附近的一家會所里密會眾多電商大佬。此行的目的,被外界紛紛揣測,事后證明,商談內容自然是“入淘”事宜。
對眾電商,張勇提出了一個條件:“我們只有一個要求,你要來做,你就認真做,認真來做的表現是什么?就是獨立團隊,你的淘寶商城店必須有獨立的店長,獨立的團隊,甚至獨立選貨的人,混在一起沒法做。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跨平臺運營思路。”張勇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回憶說。
對此,電商大佬提出了兩點疑問:一,安全感問題,“作為至高無上的管理者,淘寶商城會不會突然哪天把我的店關了”;二,“國民待遇”問題,“淘寶商城能否公平對待我們這些新來者”。
對于第一個問題,張勇的回答很明確:“我愿意給你們一個正面的承諾,只要你不賣假貨、水貨,我就承諾不關店。但是不代表沒有別的(懲罰),比如說你賣這個東西沒貨了,還掛著,造成買家一堆抱怨,對不起,我得罰你,但是我不會關你店。”
對于第二個問題,張勇說:“我的回答很簡單,我說這個東西你疑惑也沒有用,你可以選擇不信,所以我對這個問題沒有多解釋。也有人問我要一些優惠政策,我說不。這是一個公平的流量機制發揮作用,跟身份沒關系,我根本不因為他是什么來頭,我就對他好一點,這事不能這么搞。”
“是不是誰來,你都歡迎呢?京東商城和當當網有沒有可能來?”記者問。
“開句玩笑,我跟李國慶(當當網總裁)談,這個比較容易談,大家談完,比較情投意合,這事就這么辦了。對于京東,作為阿里巴巴集團成員,我淘寶商城只有一個條件,條件是它必須遵從上面用戶的習慣,恢復使用支付寶。”張勇說。它指的是今年7月,京東商城宣布停止與支付寶合作,一個月后宣布與銀聯合作開發新支付系統。
談判結束。半個多月之后,淘寶商城戰略發布會舉辦。淘寶商城迎來首期38家站外獨立電商入駐。同期,淘寶商城宣布今年交易額預計突破1000億元,明年突破2000億元。
沒有了圍墻的淘寶商城,如今瞬間“秒殺”了所有所謂的“競爭對手”,因為大家突然發現“我們都在淘寶商城”了。這構成了一個“虛擬商圈”。
在內部會議上,馬云多次強調淘寶商城要做成“第五大道”、“海港城”,總之,是一個商圈。以往的商圈都是在特定的地理位置上,而互聯網讓這一切濃縮在一個屏幕上,不但跨域的地域限制,而且實現了無限擴張的可能。
上海人張勇更愿意用徐家匯作類比。這個商圈里可能有多個層次的百貨店,比如匯金百貨、第六百貨,也可能有專業賣場,比如太平洋廣場,還有一個吃喝玩樂的美羅城,旁邊還有一群品牌專賣店。“開玩笑說我就是個炒地皮的,只不過這個地皮是虛擬的。這里面經營的業態無論是國美也好,還是一個美國也好,都是由零售商自己的品牌和定位來決定的,不是我來決定。”張勇解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