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陽光透過整排的窗戶灑滿大半個房間,又一架飛機在樓頂呼嘯而過,轟鳴聲打斷了談話。陸兆禧看了一眼半開的窗戶,無意關上它。突然,他提高聲調:“我騙你,老子不姓陸!”說著,用力拍了下桌子。
“作為淘寶總裁,財務報表你不看啊?”我追問。
“我不看。”陸兆禧沒有解釋,看得出,他只想趕緊結束這個話題。
我們正在談到關于淘寶的盈利,這一直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但淘寶自己卻表現得不太在意。以馬云為首的淘寶高層也不止一次對外宣稱淘寶“不著急”盈利,在他看來,規模才是淘寶制勝武器,只要規模足夠大了,盈利只是時間的問題。
就在淘寶等待盈利時間到來之時,中國第一家電子商務上市公司出現——2010年10月26日,麥考林在納斯達克上市。這家1996年成立的 B2C公司,2004年實現扭虧為盈,并保持5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速度,成為其上市的保證。興奮之余,公司CEO顧備春放言:就像騰訊QQ一樣,我們希望每進入一個新領域,都要讓競爭對手感到膽戰心驚。
“我知道(麥考林),但我不關注。一年賣幾千萬就能上市?我淘寶的流量,一天頂它一個月流量的幾倍。這不是同等級。”陸兆禧說,“有些時候不是賺錢就能贏的。”
說到規模,作為淘寶總裁兼CEO,陸兆禧有理由自信。淘寶的規模占據了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的80%份額,幾乎就是壟斷,就算是淘寶B2C,也占據國內B2C市場的半壁江山。規模是淘寶的強項,這自然要歸功于它的“免費”策略—靠第一個“三年免費”打敗eBay易趣;靠第二個“三年免費”繼續擴大規模,讓騰訊拍拍、百度有啊等后來者無以立足。

更準確地說,無論是在馬云、陸兆禧,還是淘寶前總裁孫彤宇,規模就是淘寶的勝算是他們篤信不疑的。所以,當淘寶推出的盈利項目遭到眾多賣家本能反抗的時候,淘寶的決策天平往往會向不要影響規模的一方傾斜。2006年的“招財進寶”就是一例。以免費換規模,規模大了,免費卻成了無法甩掉的包袱,淘寶對盈利的訴求一拖再拖。
就在淘寶還滿足于C2C占山為王的時候,B2C的山頭卻悄悄被眾多垂直領域的公司(當當、京東、紅孩子、VANCL)搶得先機,而且它們都從自己的專注領域(圖書、3C、母嬰用品、服裝)擴展到全產品線。B2C的山頭盈利模式清晰,上市前景樂觀;當當、京東都在上市的路上。看美國,B2C的標桿企業亞馬遜風頭也壓過C2C的標桿企業eBay。
這一切,淘寶都看在心里。
就在麥考林上市6天后,11月1日,淘寶商城(B2C)高調宣布獨立。算來,這應該是淘寶商城第三次“獨立”(每次定義稍有不同),卻是第一次召開新聞發布會,第一次獨立域名,第一次做大規模品牌宣傳——兩個月內投資2億元,且挖來前百度COO葉鵬,專職負責淘寶商城。
在多次嘗試靠C2C盈利失敗之后,淘寶開始在B2C的淘寶商城身上發力。
一波三折
淘寶C2C,被陸兆禧寄希望于打造成一個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里面,有部分的參與者是免費的,但是小賣家也會長大,他開始投入廣告去做大的賣家,實際上是給淘寶供血,也是給沒有成長起來的中小賣家供血。否則淘寶真一分錢不賺,一直是這樣虧損下去,我們的血液也出現了問題。”
淘寶今年5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淘寶賣家中,39.3%月收入在1000-2000元,22.0%月收入在2000-3000元,而5000元以上的只有7.4%。
按照陸兆禧所認可的“二八理論”,在淘寶生態系統中,至少近六成以上的小賣家,只能靠淘寶供血,而血液也只能來自于二成的大賣家。這也是商城必須做 大的原因,它將是淘寶未來的“血庫”。“讓它(商城)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發展,包括技術人員,產品都自己去做,因為淘寶這個籃子把它鎖在里面,它會 死。”
淘寶C2C從“核心競爭力”換了個定位成為“生態系統”,而B2C的商城卻從“甜點”變成了“血庫”,成為淘寶的新核心。
為了這次“換核”,淘寶走過不少彎路,吃過太多苦頭。
其實早在兩年前,商城就曾試圖獨立。
“那時候,商城還是小孩兒呢。正確的事情要正確的時間去辦,有很多時候事情說的都是正確的,但是你選的時機錯了就錯了。但是現在也不知道(獨立)是對還是錯。”陸兆禧說。
他所說的那時候,指的是2008年4月,那是淘寶商城的首次“獨立”(由淘寶副總裁黃若帶隊,成立一個商城事業部,獨立運營,但沒有獨立域名),當 年10月,商城事業部解散,商城再次并入淘寶;又八個月之后的2009年8月,商城事業部恢復,由淘寶CFO張勇兼任商城總經理,再次嘗試獨立運營。
淘寶商城的一波三折,反映了淘寶高層對商城,或者說對B2C的曖昧態度,以及對淘寶未來盈利模式的模糊不清和分歧不斷。
就在商城醞釀首次獨立的時候,馬云在內部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亞馬遜已經死掉了”。他認為,B2C的標桿亞馬遜已經是沒有前途的企業,未來的電子商務模式一定是美國eBay的C2C模式。
馬云的態度,無疑給淘寶商城定了調子。
“我當時只說了一句話,商城還是跟著淘寶走一段再說。”陸兆禧回憶說,當時,他是支付寶總裁。
陸兆禧表態后沒多久,突然有一天,馬云找到他,讓他去做淘寶總裁。習慣了“被安排”的陸,連理由都沒問就答應了。
此時,被尊為“淘寶教父”的孫彤宇,對此毫不知情。三天后,那是一個周末,孫突然被通知辭去淘寶總裁一職,出國學習,由陸兆禧接任淘寶總裁。在送別會上,孫彤宇嚎啕大哭,在他眼里,“淘寶是我的孩子”。
孫彤宇加入馬云的創業團隊是在1996年,當年26歲。2003年,馬云需要建立一個C2C網站以制衡美國電子商務巨頭eBay對阿里巴巴的威脅,孫臨危受命,帶領十幾個人,隱瞞了家人,秘密創立淘寶網。
淘寶網最初上線時,競爭對手易趣的市場占有率高達90%,且剛由eBay以3000萬美元收購了1/3的股權。三年后的2006年12月20 日,eBay CEO惠特曼親臨上海,宣布將eBay易趣交給TOM在線運營。此時,淘寶網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70%。三年時間,從零起步完成一個與國際巨頭的顛覆 戰,淘寶網成功了,孫彤宇功不可沒。
2010年10月底,記者在淘寶總部兩街之隔的咖啡廳見到孫彤宇,聊了一個小時,從天氣到地理,他滔滔不絕;但一說起當年往事,孫點上一支煙,歪著頭,不語。
據當時參加商城籌備討論會的人透露,支持商城獨立的只有兩位,一是孫彤宇,另一位是黃若。
孫黃二人都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適人選負責商城獨立運營,干脆,黃找到孫主動請纓。對于淘寶商城來說,孫黃的確是一對不錯的組合。為此,他倆還設計了三 種獨立方案:上策是運營和域名完全獨立;中策是獨立運營,在淘寶網設置兩扇門,一扇通往商城,一扇通往C店;下策是獨立運營,在淘寶網里成立一個獨立頻 道,分享C店流量。
黃后來對《中國企業家》解釋說:“做這種全新的業態,需要兩個最基本條件:第一你的上司或是你的搭檔,信念必須跟你是一致的,否則這個事情沒辦法做;第二你們必須是耐得住寂寞,愿意堅持的。”
就在黃主動請纓的次日,孫彤宇離職了。“這是瞬間發生的事,如果我知道孫彤宇要走,我就不會接手。他這一走,那兩個條件客觀上都不存在了。”黃若回憶說。
商城斷奶
孫彤宇的離職,給淘寶商城蒙上一層陰影。
2008年初,B2C市場還是群雄逐鹿的階段。當年數據顯示,當當網和卓越網分別占據18%和1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的京東,占11%,排名第 四的北斗手機網占7%。前兩者均以圖書銷售為主,后二者均是以IT、家電為主。而且它們都已在自己的領域深耕多年,淘寶商城若要再次上演C2C那種后來者 居上的顛覆戰,雖有一定難度,但也不是全無可能。這也是孫黃二人看好B2C的原因所在。
遺憾的是,沒有了孫彤宇的支持,最后的獨立方案選擇了下策。
由于下策是商城和C店的“混居”,導致了商城店和C店左右手互搏問題。按照“混居”規則,買家在淘寶網首頁搜索商品,出來的結果前兩位被商城店“無理由”搶占,從第三位開始,才是C店產品。
淘寶網最有價值的就是巨大的買家流量,而這些流量主要是靠C2C帶來的,如今要把“最肥的肉”分給商城吃,C店賣家豈能坐視?商城剛上線,C店賣家便集體抗議。
要不要用C店流量給商城“開小灶”?或者說,要不要犧牲淘寶20%的買家流量資源去喂養占淘寶交易額3%的商城?
為此,黃若寫了一封郵件分發給當時的管理層,郵件中有一個比喻:你不能把一個出生才30天的嬰兒斷奶,讓他跟一個7歲孩子一起吃飯,這個嬰兒一定餓死。
但管理層并不愿意得罪C賣家,從而影響流量和規模。不到兩個月,商城斷奶了——不再“無理由”占據前兩名搜索結果。
既沒有獨立域名可做品牌宣傳,又不再分享C店流量,就這樣,商城在妥協中走了半年。2008年10月,黃若離開淘寶,當天,商城事業部宣布解散,首次商城“獨立”失敗了。
此時,商城交易額占比從當初的3%增長到6%。
以規模為“核心競爭力”的淘寶,不愿意犧牲淘寶20%的流量給份額只有3%的商城輸血,可見當時的馬云和陸兆禧心里,C2C和B2C的地位差別(這也就導致兩年后,淘寶不得不以犧牲50%的流量給份額約8%的商城輸血)。
對于黃若的離開,陸兆禧對《中國企業家》解釋說,那是理念的問題,“大家都有搖擺,每個人都有搖擺。商城在逍遙子(淘寶CFO張勇)接手后也沒什么進展,但是商城很適合淘寶,淘寶也很適合他(張勇),我信任他。”
按照黃若的理念,“B2C是電子商務未來的下一個制高點,淘寶必須利用已經占據市場大好形勢的前提,搶占下一個制高點。”
陸兆禧卻說:“商城只是一個‘甜點’。”
破而難立
至此,淘寶C2C的基因顯露無疑。高層還是放不下C2C,雖然沒有找到盈利模式。
這一點很容易理解。當年,淘寶曾經設計出一套C2C的盈利模式,只可惜沒能成功。這項名為“招財進寶”的服務,至少看起來很完美。
2006年,淘寶承諾的“三年免費”時間已到,而且擊敗了eBay,便開始試圖在C2C上尋找盈利模式。按照eBay的慣例,C2C是通過收取交易傭金盈利的。淘寶也正是憑借免交易傭金得以擊敗eBay,所以,它不想重走eBay的老路,它要醞釀全新的盈利模式。
5月,淘寶賣家都得到風聲,淘寶即將有“大事”發生,至于是什么“大事”,無人知曉,淘寶的保密工作向來出色。
5月10日,淘寶突然對外宣布了一套名為“招財進寶”的競價排名系統。該系統有點類似搜索企業的競價排名,由淘寶賣家自愿就某個關鍵詞出價進行商品 的推廣,并按照成交額來收取費用,不成交不收費。這看起來是一個能夠融合關鍵字付費點擊與eBay的交易傭金方式各自長處的完美模式。
“招財進寶”把搜索結果頁面首頁的前20個位置留給“競價商品”,且在后續頁面中再留出10個位置。也就是說,打開任何一個商品列表,前三屏的內容 全部是“競價商品”。而且,少數賣家利用規則漏洞,創造出多種優化方法,其結果是買家被垃圾商品信息淹沒。通常情況下,百度等搜索企業的“競價”鏈接不過 三五個而已,對于不想看這些廣告的消費者,只要稍微拖動一下滾動條,就可以看到正常的搜索內容。
這對用戶體驗的影響可想而知。從用戶的關注度來分析,淘寶留給“招財進寶”的位置,相當于占據消費者注意力(流量)的50%以上。換句話說,淘寶賭上了手里一半的流量籌碼,這是它手里唯一的法寶。
隨即,部分賣家公開站出來反對淘寶的這項服務,并有一些賣家成立了“罷市聯盟”,并決定6月1日集體罷市。
淘寶再出奇招,讓公投決定“招財進寶”的命運。6月12日,公投結果毫不意外,僅實施了一個月的“招財進寶”競價排名服務黯然下線。不知是為了挽回 負面影響,還是騰訊拍拍宣布“三年免費”帶來了壓力,淘寶還宣布了一項斷臂政策:永遠不再用競價排名收費。同時宣布,將繼續“三年免費”的政策。
既然不靠交易傭金盈利,又不再用競價排名盈利,剩下的盈利模式,除了廣告實在找不到其它方式。
“它(淘寶)有點像當年的農民起義軍,現有的秩序我都給你破壞,但怎么建我不知道。所以李自成能在很短的時間里把明朝的江山打下來,但這個江山不會是李自成的。”黃若如此評價道。
如他所說,當年淘寶反擊eBay的戰略,回頭看來,都在自食其果。eBay靠交易費盈利,淘寶就不收交易費—導致淘寶至今找不到盈利模式;eBay 針對白領群體,淘寶走二三線城市——成為導致淘寶仿貨、假貨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今無法解決;eBay交易用信用卡,阿里自建“支付寶”—體量驚人,卻 無法盈利。
以“破壞者”身份出現的淘寶,顯然不是個“建設者”,它“革命”成功以后,卻又革了自己的命。
2007年初,在為阿里巴巴B2B上市“預熱”的媒體見面會上,孫彤宇曾就淘寶盈利問題直言不諱:“淘寶網是一家公司,公司一定會盈利。至于怎么盈 利?阿里巴巴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平臺,有人在上面賺錢,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在上面賺了好幾萬,給我們幾百塊、幾千塊他會不愿意?而且對他來講,他也 很清楚,我們不會永遠做雷鋒,這個年頭做人真難,我們在培育市場把電子商務做的更大,把門檻降低,讓更多人可以賺錢,背后我們有自己的私心,我們的私心就 是我們也要賺錢。當然我也知道,現在花的每一分錢都要賺回來,現在我們有信心,我也不知道這個信心來自哪里,反正有信心。”
孫彤宇說這話半年后,淘寶就推出廣告收費模式。憑此項收費,淘寶在2009年首次實現收支平衡,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廣告收入約15億元,約占其總收入的85%,其它收入為增值服務和商城交易傭金收入。
“2009年,我們就沒要阿里巴巴的錢,今年也沒要。”陸兆禧說,但是他堅稱不知道淘寶盈利多少,只知道盈利了。
外界估計淘寶今年將實現盈利15億元,依然有85%來自于廣告。按照今年近4000億元交易額來算,15億的盈利實在不算多,僅為交易額的0.375%,而行業平均水平約為2%,亞馬遜約為3%。
“你怎么跟股東交代?”記者問。
“你別忘了我們的原則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我沒有承諾股東說我們賺錢的。”過了一會,陸兆禧接著說,股東不滿意的話,“(讓他)換一個很會賺錢的CEO來干,他會不會把這個東西干好,自己去衡量。”
雖然,靠賣廣告和增值服務實現了微薄盈利,但是,這并非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當然也不是其核心價值所在,淘寶是守著一座金礦卻靠賣煤為生。
不知是一種無奈,還是一種主動選擇,淘寶最終還是將盈利模式寄托在了淘寶商城身上。這是被證明過的電子商務盈利模式——收取交易傭金。
但是,淘寶商城能成為“一只下金蛋的母雞”嗎?
后端之困
“淘寶未來的份額必然是下降的,因為幾家大的B2C至少速度是蠻快的,以后不可能淘寶一家持有。”記者在跟多位艾瑞咨詢分析師聊天時,他們普遍表達了如此觀點,“未來淘寶不能單純做前端的營銷平臺,只有把整個客服體系包括倉儲體系做起來,才能跟京東等垂直類B2C競爭。”
研究亞馬遜的財務報表會發現這樣一個特點:前四年最主要的支出是營銷投入約占30%,第五年形成了品牌,營銷投入降到5%,而物流投入超過了30%,因為訂單量多了服務跟不上。
目前的淘寶正在面臨這樣的問題。
眾所周知,淘寶與京東、當當等“自營模式”的B2C企業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只是給賣家提供一個營銷平臺,并不直接參與銷售、倉儲、物流,被稱為“平臺模式”。
平臺模式的強勢一定在前端,也就是“信息流”,比如商品頁面展示、對顧客需求的把握、與顧客的互動、如何做促銷,以及巨大的賣家流量。但弱勢在后 端,比如供應鏈整合、倉儲、物流、售后服務、技術支持等問題,特別是物流問題。而“自營模式”的強勢恰恰在后端。雖然,這些環節表面上聽起來沒什么,但是 這些環節的好和壞,就直接導致一個公司是盈利或虧損。在這方面,其它B2C企業已經走在了淘寶前面。
黃若有著25年的傳統零售企業管理經驗,現任當當網COO,他分析說,以倉儲為例,絕大部分B2C公司的倉儲費用大概占整個公司整體費用2%到 3 %之間,而做得最好的亞馬遜,純利潤也不過2%到3%。所以,后端做得好不好決定了一家零售企業是虧損還是盈利。亞馬遜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它對后端的掌控 能力比較強。而這恰恰是“淘寶很難玩轉的”。
馬云在2010年年初,曾透露要給淘寶商城一個獨立域名。這是關于淘寶商城要繼續做大的信號。但是,僅有一個獨立域名是遠遠不夠的。對后端的掌控力才是B2C的關鍵,馬云當然深諳其道。
2010年6月,淘寶正式對外宣布其醞釀已久的“大物流”計劃,包括物流寶平臺、物流合作伙伴體系以及物流服務標準體系等三大塊內容。線上平臺與線下物流配送體系、前端平臺展示與后端物流管理能力全面進行對接。
從堅稱“絕不會做物流”,到2008年的百世物流進入淘寶的推薦物流公司行列,到阿里巴巴入股星辰急便,到淘寶推出與物流企業的合作伙伴計劃,再到 淘寶“大物流”計劃的推出,馬云和他的淘寶網,走過了從排斥到試探再到發力的過程。這個過程,似乎和他們對淘寶商城的態度不謀而合,或者說配合默契。
淘寶“大物流”計劃是誘人的,它能否真正走向成功,一定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這還取決于馬云對于B2C的態度是否堅決。
再革命

當然,在幾個月前淘寶賣家抗議“7.8”搜索新規則的事件中,馬云態度鮮明—那被外界看做是為即將獨立的淘寶商城“背書”的動作。
今年7月8日,淘寶實施了一項新搜索規則,加大了賣家服務質量因素權重,而此前一直是按照商品上下架的時間排序。
此舉一出,最直接的后果是導致了部分C店賣家店鋪瀏覽量和交易量驟降。而商城店鋪在搜索結果中明顯增多。以搜索“諾基亞”為例,前四名都是商城店,首頁中的40個店鋪中,商城店占10家。
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淘寶C店大賣家對本刊記者說,自新規則推出以來,“交易量下降了一半”,對淘寶的未來政策,他心里一點底都沒有,“只能是堅持著別先死”,至于其它賣家的“出淘”行為,他并不贊成,“不出淘也許是等死,出淘就是找死,而且死的更慘。”
7月13日,300名淘寶賣家聚集到杭州淘寶總部樓下,討要說法,要求淘寶恢復舊搜索規則。此后兩個月,又有多次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對此,陸兆禧是有心理準備的。“搜索這個事情,其實你怎么改都有人說不行,這是一定的。有人說這是傾向大賣家,我覺得這個規則是傾向小賣家,但是,也不是對大賣家不公平,每人都有機會。”對新搜索規則是為了商城獨立做準備的質疑,陸兆禧解釋說。
面對愈演愈烈的淘寶抗議事件,馬云在9月6日發出的一封內部郵件中寫到:“我們的上帝只有一個,就是用戶。我們將全力支持那些誠信、開放和承擔責任 的企業。對那些躲在背后的網絡黑色產業鏈和希望我們放棄原則的人們,我想說,我們從來不會因為利益而改變自己,我們更不會因為壓力而放棄自己的原則。”
該抗議的還是抗議,只是聲音越來越小;該堅持的原則還是不能放棄,雖然來自C店賣家的壓力很大。
回想兩年前,淘寶為了不犧牲C店的20%流量,出生剛兩個月的商城“斷奶”;四年前,為了穩住C店賣家的軍心,“招財進寶”只存活了一個月。因為那 時候,在淘寶高層看來,保住流量和規模,是第一位的,所以有了“只要規模足夠大了,收點茶錢總可以吧”的說法,也因此,盈利問題一拖再拖。
如今,淘寶終于明白,流量和規模,不等于盈利,而且市場環境已不容許它繼續拖下去了。淘寶再一次革命,這次是革自己的命,革淘寶C2C的命。
四個月后,抗議聲消失了,商城獨立了。
當年,淘寶副總裁黃若離開淘寶時,曾給淘寶小二發的一封信:“其實我們是在誰都不明白要做什么的情況之下,咬著牙往前走,像黑夜里,誰也告訴不了你 哪個方向是對的,憑直覺往一個方向走,有可能是錯的,但是這個不是最大的錯誤,最大錯誤是你往一個方向走了50步,覺得錯了,又往另外一個方向走了50 步,那就很糟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