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和網游等企業上市后,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扎堆上市潮即將轉向電子商務。
北京時間10月26日晚,中國服飾電子商務企業麥考林將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交易。至此,這家靠郵購業務起家、從各方面看并不算最出色的“丑小鴨”,趕在當當、凡客和京東之前,躍升為“中國B2C企業IPO第一單”。
麥考林是一家主要面向城市年輕女性出售服裝和飾品的企業。過去十多年中,它曾幾經波折,一度瀕臨破產,直到現任CEO顧備春2001年加盟后調整產品結構,才得以在第二年止虧。
2004年,麥考林實現扭虧為盈,并保持5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速度。2008年,紅杉資本8000多萬美元注資并控股麥考林。在資本推動下,這家公司終于步入發展的快速道。根據麥考林公布的招股說明書,2010年上半年,麥考林總營收為1.0803億美元,同比增長41.6%。
多位風投人士向記者預測,由于“中國消費升級”的概念,麥考林上市后的股價表現會比較理想。華興資本CEO包凡認為,“中國企業最近在美國資本上IPO表現都非常好,同時,麥考林打著中國‘B2C第一股’概念,上市肯定會很成功。”
然而,值得警示的是,B2C行業雖然營收增長迅猛,盈利能力方面仍不盡如人意。根據麥考林的招股說明書,其在2010年第一季度出現155萬美元的虧損,凈虧損率為-3%;第二季度凈利潤才大幅反彈至408萬美元,凈利潤達到7%。
中國“B2C第一股”
根據麥考林公布的信息,其此次首次公開招股的承銷商為瑞士信貸和瑞銀投資銀行,股票交易代碼為“MCOX”。麥考林將以每股11美元的價格出售1174萬股美國存托憑證,計劃募集資金約1.2917億美元。
對于麥考林的上市表現,易凱資本CEO王冉(博客)亦表示了樂觀,“我認為麥考林不是純粹的電子商務,它是結合了電子商務平臺的消費類企業。近期,我們看到中國消費類股票都非常受追捧,麥考林的表現也將非常不錯。”
回顧麥考林風光上市之前的漫漫征程,可謂跌宕起伏、幾經坎坷。
麥考林早在1996年成立,是中國第一家獲得政府批準的從事郵購業務的外資企業,美國風險基金華平投資是控股股東,投資金額超過4500萬美元。然而,在成立之初,麥考林僅簡單照搬國外成功模式,一度瀕臨困境。
2000年,麥考林上線了“麥網”,并在全國投放大量廣告,收效不大。但麥網上線后,麥考林開始將其郵購業務與電子商務進行結合。目前,麥考林采取“網絡+郵購+實體連鎖”三條腿走路的模式,但網絡是其最大收入來源。2010年上半年,網絡占據麥考林總收入的78%。
2001年,原貝塔斯曼市場及銷售部總監顧備春加盟麥考林。加盟之初,麥考林公司賬面上只有200萬美元現金。顧備春重新定位客戶群,將公司目標客戶從低端市場轉移到都市白領女性,同時調整麥考林的產品結構。顧備春加盟的第二年,麥考林止虧。2008年,紅杉資本取代華平投資入主麥考林后,逐漸將上市提上日程。
招股說明書顯示,麥考林董事會成員中,主要持股人有以沈南鵬為代表的紅杉資本、John J. Ying和顧備春三人。其中,沈南鵬是董事長,代表紅杉資本持股約2.53億普通股,占總股本的75.9%,顧備春持有13.8%股份,約合4972萬股。IPO完成后,沈南鵬團隊股份額將降低到62.8%,顧備春降至11.6%。
電子商務上市潮
然而,麥考林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卻避不開兩道難題:一是經營收入受季節性變化較大;二是,經營收入快速增長,利潤率卻比較低。
根據麥考林招股說明書,其營業規模在2009年取得飛速增長,并在第四季度取得最高峰值6070萬美元,較當年第三季度增長49%。不過麥考林在 2010年第一季度營業規模是4926萬美元,出現環比19%的季度下降,到第二季度則恢復到5877萬美元,較上一季度增長19%。
對于季節性因素,包凡認為,這是電子商務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不會影響資本市場對該類企業的估值。
而對于B2C電子商務企業普遍面臨的營收與盈利數字反差,包凡告訴記者,“電子商務企業需要加速發展,壯大到一定的規模拐點,才能解決低利潤的問題。”
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在達到盈利規模之前,企業以低價格甚至是虧損價格來銷售以換取市場占有率。這樣拼命廝殺的結果是,只有少數優勝者才能生存。但是,生存下來的企業在經歷行業拐點之后,才會找到與其盈利增長相匹配的發展速度。
“說到底,中國電子商務目前的規模還是不夠大。”包凡認為,“電子商務行業的利潤和發展速度有關系,發展初期,速度越快,虧損也會越大。只有當發展速度和規模到一定程度時,利潤才會體現出來。”
“這也恰恰是麥考林上市需要和投資者闡述的一個邏輯。”王冉認為,麥考林需要告訴投資者,其需要這筆融資資金的市場原因。從目前發展階段來看,麥考林仍需要不斷的繼續投入,才能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
“投資者在判斷一家電子商務企業未來是否成功時,不應該只是看其凈利潤,而更應關注其毛利潤,以及是否能夠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王冉說。
“此外,對于快速消費品行業而言,能否成功塑造品牌也十分重要。”王冉表示,目前,中國快速消費品行業快速建店、投放廣告、擴大規模,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中國市場的空檔,但企業不能長期簡單依靠廣告投入,“砸一塊錢,回報一塊錢”,而是應該塑造真正有競爭力、有內涵的品牌。
有樂觀人士認為,以麥考林IPO為起點,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的擴大將帶動更多成熟企業上市。據清科研究中心預測,2010年電子商務B2C市場增速將達150%,規模將增至560億元;至2012年,市場規模將擴大到1550億元。業內人士預測,“繼麥考林上市后,當當也有望將于今年年底上市”,而凡客、京東等已經在服裝、電子消費品等垂直領域占據優勢的B2C企業將陸續在未來兩年上市。
包凡預估,“長期來看,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的上市將表現良好,市盈率不低于網游、門戶網站等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