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高貴華麗的外表、無與倫比的觸感,能夠滿足你對手機功能的一切想象。她散發出的魅力,似乎誰也無法抵擋,甫一問世,世人便趨之若鶩;她的出現,如一道閃電劃破長空,令前輩們黯然失色。
在新一代產品推出之際,iPhone已于6月11日獲中國無線電設備準入審批,但這并不代表其已獲得了手機入網檢測許可證,手機也尚不能在國內市場銷售。
也許是因為太高傲,在世界各地享盡寵愛的iPhone,在中國卻連連“失戀”——經歷與中國移動忽冷忽熱的“戀愛”、與中國聯通若即若離的曖昧后,至今未能以預想的方式與中國用戶正式結緣。
當驕傲的蘋果遇上壟斷的中國運營商,雙方在價值鏈控制權的爭奪戰中,始終相持不下,iPhone入華注定要經歷萬般磨難。
第一章 捆綁運營商未果
6月9日,蘋果推出了第三代iPhone3GS手機,存儲容量升級至16GB和32GB兩個版本,價格維持原來的199美元和299美元,該產品6月19日在美國正式發售。而8GB的iPhone仍將繼續銷售,但售價降至99美元。
遺憾的是,這一切與中國消費者似乎關系不大。5月17日,中國聯通WCDMA試商用啟動,iPhone并不在定制范疇,意味著蘋果在失去中國移動之后,又失去了中國聯通。在其他國家游刃有余的蘋果,在中國市場再次陷入被動局面。
分析認為,是蘋果血液里流淌的“傲慢因子”令其美夢幻滅——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的雙腳甚至從未踏入這片被跨國公司CEO競相追逐的熱土。顯然,對于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蘋果的分析還不夠透徹,在與壟斷色彩仍然濃厚的中國運營商談判時,它始終不肯放下架子作出變通,沿用了與其他國家同樣的談判條件——要求對方提供高比例的收入分成以及高額的終端補貼,并堅持通過在線商店向用戶出售iPhone應用程序。這導致幾次談判均以失敗而告終。
道不同不相為謀
蘋果有全球最具號召力的移動終端,中國移動有全球最多的移動用戶,如果雙方能結為秦晉,無疑會締造雙贏的大好局面。
2007年6月29日,iPhone在美國上市,從紐約時代廣場到洛杉磯迪斯尼,掀起了排隊購買的狂潮。中國移動目睹這番場景后,于2007年8月主動向蘋果“示愛”。
2007年11月中旬,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首次對外稱,公司正在跟蘋果進行談判,iPhone將很快在內地銷售,這吊足了中國蘋果粉絲的胃口。也許是王建宙太過自信,也許是喬布斯太過慳吝,雙方在談判過程中存在嚴重分歧。
當時,蘋果已與多家移動運營商簽署了專屬協議,其中包括美國的ATT、英國的O2,等等。按照協議,蘋果將會從對方收取用戶音樂、游戲、視頻下載費用的分成。iPhone售價不高,但消費者必須與運營商簽署協議,蘋果從運營商手中分走一筆可觀的收入。以ATT為例,簽署iPhone服務協議的新用戶,蘋果每月可從每位協議用戶中抽取高達11美元的分成,這開創了通信史上的一個奇跡。
在歐美市場的成功,讓喬布斯自信地認為,自己開創的模式放之四海而皆準。據接近王建宙的消息人士透露,喬布斯要求中國移動接受這種模式,并表示這是談判的前提。
“我很不喜歡蘋果這樣的態度。”習慣了“我的地盤我做主”的王建宙,狠狠地扔下了這句話。
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對《IT時代周刊》記者表示,移動公司對蘋果是有誠意的,王建宙派出了以數據部部長高念書為首的高層飛抵加利福尼亞的庫比提諾(蘋果總部所在地),與對方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拉鋸式談判。但2008年1月15日,中國移動向外界證實,雙方談判已終止。
“我們確實與蘋果就引入iPhone進行了長期磋商,但對方提出20%-30%的分成比例,讓我們無法接受。”高念書認為,中國移動不認同蘋果控制價值鏈的做法。
在喬布斯看來,中國移動的誠意還不夠,其他運營商與蘋果接觸時,都是一把手親自上陣,而中國移動僅派出一個數據部部長。“我們只是同中國移動的一位代表會見了一次,既沒有所謂的激烈談判,也沒有所謂的‘已經終止’或‘正在進行’之說,這不過是有人在編造。”當被記者問及與中國移動在引進 iPhone的談判是否終止時,喬布斯曾這樣回答。
2008年7月11日,3G版iPhone在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上市,再次制造了排隊搶購的風潮。僅上市第一天,這款手機就售出了27萬部,一周之內實現了100萬部的銷售紀錄。但蘋果在與部分歐洲運營商合作時,談判條件已經出現了松動,它放棄了原有的收入分成模式,改用運營商補貼用戶的方式,這讓中國移動重新看到了曙光。王建宙表示:“中國移動與蘋果最大的障礙已消除,因為對方不再搞利潤分成,現在只剩下工作層面的問題。”中國移動再次派出以高念書為首的代表赴美國與蘋果談判,王建宙也親自出面與喬布斯舉行多次越洋視頻電話會議。
出人意料的是,蘋果與中國移動產生了新的沖突——中國移動無法在補貼額方面與對方達成共識,并認為iPhone在內地600美元的出售價過高。為吸引更多用戶,蘋果在其他國家已把3G手機的價格削減了一半。8GB版的售價為199美元,16GB售價為299美元。而之前,16GB版本售價為 499美元。在中國移動看來,這種區別對待含有明顯歧視,極不公平。
王建宙真生氣了。在2008年9月的美國達沃斯論壇上,他口無遮攔地沖出一句,“iPhone不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就在大家以為蘋果移情別戀,與中國移動徹底無緣時,2009年2月11日,王建宙又站出來辟謠,稱雙方的談判還在進行之中。
但談判依然不順。蘋果堅持通過網上商店直接向用戶出售軟件和應用程序,這就繞開了中國移動,直接從客戶手中獲得收益。而王建宙認為,應該由中國移動來運營應用程序商店。雙方在移動互聯網戰略上的沖突,最終導致談判走入死胡同。
據美國當地媒體透露,蘋果在跟中國移動的談判過程中擺出了十足的架子。當助理走進喬布斯的辦公室,告知中國移動的客人已到時,喬布斯埋著頭,只顧忙自己的,良久才從嘴縫擠出一個字:“誰?”
他的助理戰戰兢兢地回答道:“數據部部長。”
得知王建宙不出面,喬布斯滿臉不悅,把杯子狠狠地擊在桌子上,未喝完的水濺了一地。喬布斯極不耐煩地對助理說,“你自己處理就行了。”怒氣歇下后,他才打電話給蒂姆·庫克(首席運營官),吩咐他去參加談判,并告誡他在態度上要強硬,不能讓對方討價還價。
《IT時代周刊》了解到,中國移動不愿放松對互聯網內容的控制權是早有準備的,在與蘋果談判的同時,也在籌建自己的在線商店 (MobileMarkter),與蘋果的AppStore如出一轍。此外,這兩年來,中國移動一直在開發基于谷歌Android平臺的OMS操作系統,并聯合聯想推出OPhone,公開向iPhone叫板。它還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兩次在公開場合強調OPhone的上市時間。而在今年4月,中國移動相關人士甚至放言,OPhone無論如何都不輸于iPhone。
中國移動既然已經開發出自有操作系統的手機,其引進iPhone的意義已經不大。如果兩者同時由中國移動銷售,不可避免將出現同室操戈的局面。
分歧不僅僅體現在分成模式上,按照規定,進入內地的手機必須去掉Wi-Fi無線模塊,這意味著iPhone失去了大部分功能,這一建議未被對方采納。而在行業人士看來,它們早在2007年就有過節。正當談判進展得如火如荼時,2007年11月6日,谷歌宣布33家終端和運營企業加入開放手機聯盟,將共同開發名為Android開放源代碼的移動系統,中國移動赫然在列。中國移動加入蘋果競爭對手的陣容,就意味著它們今后道不同不相為謀。
如今,中國移動改變了過去的急切心情,“中國移動的大門一直向蘋果敞開,但是雙方的合作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才能進行。”王建宙撂下此話的弦外之音是,除非蘋果主動找上門來,中國移動再也不愿委屈身段了。
“三角戀”攪局
中國移動掌門人王建宙與中國聯通老大常小兵每次見面,總是面帶笑容、問寒問暖,讓外人覺得兩家運營商很和諧。但背地里它們卻一直在暗中較勁,似乎有著“深仇大恨”。
2007年11月,澳門路氹區,GSMA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盡情領略宜人風光后,王建宙首次向公眾透露了與蘋果的接觸情況,期間還調侃起“一毛不拔”的喬布斯來。然而,王話音未落,中國聯通副總裁李正茂就出來放話:“我對引入iPhone持開放態度。”這場原本屬于中國移動與蘋果兩家公司的談判,因為聯通的加入,演變成了一場“三角戀”。
中國聯通不承認自己在攪局,稱公司引入iPhone的想法不比中國移動晚。iPhone的火爆場面,早就引起了公司副總裁李剛的注意,并組織相關人士討論了應對策略。2007年底,中國移動與蘋果談判擱置的消息傳出后,中國聯通便向蘋果伸出了橄欖枝。
2008年1月,聯通華盛總經理于英濤(與蘋果談判的核心成員)表示,“盡管運營商不愿與手機廠商分成,但隨著這些企業向互聯網轉型,我們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這顯然是在向蘋果示好。
但在選擇合作伙伴上,蘋果當初更傾向于實力強勁的中國移動,這種想法直到2009年1月7日聯通如愿獲得WCDMA牌照才有所改變。
中國移動與蘋果的談判中斷,不僅僅是收入分成、終端補貼以及互聯網策略方面的問題,中國移動還要求對方開發TD版的iPhone。在市場前景不明晰的情況下,這讓蘋果無法接受——重新開發一種制式,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蘋果抓住了一個把柄,即TD終端的嚴重匱乏已經成為中國移動的硬傷。為了壯大TD手機的研發隊伍,王建宙曾不惜霸王硬上弓,多次警告洋品牌,“如果不提供TD終端,將拒絕采購它們的2G產品。”而跟聯通合作,就沒有這些顧慮,做 WCDMA版的iPhone,蘋果只需要針對中國市場修改小量的程序。
今年2月中旬,中國移動和蘋果談判再次破裂的消息傳出后,中國聯通迅速成立特別小組與蘋果公司展開談判。輿論的關注點開始轉移,有消息稱iPhone將于5月17日正式由中國聯通銷售,上海聯通甚至將WCDMA版的產品掛在網上。
中國聯通由原來的配角變為主角。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移動有超過4.5億手機用戶,失去iPhone對其影響不大。但中國聯通不同,其用戶數還不足中國移動的1/3,再加上剛剝離出CDMA網絡,它急切希望一種有影響力的產品來開發高端客戶,挽回頹勢,以對抗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
3月8日,聯通副總裁李剛、聯通華盛總經理于英濤以及個人事業部總經理謝國慶一行前往蘋果總部,展開了為期10天的談判。顯然,從人員構成、談判時間以及重視程度來看,聯通遠在中國移動之上。據悉,為實現合作,中國聯通作出了不少讓步,包括給予一定補貼、包銷一定數量的iPhone、內置蘋果在線軟件商店等。
在行業人士看來,蘋果下嫁中國聯通多少覺得有些委屈,更傾向于選擇中國移動作為自己的合作伙伴。它之所以與聯通保持曖昧的關系,是一種戰術技巧,以此來要挾中國移動,以求得在談判過程中掌握話語權。中國聯通的如影隨形,增加了喬布斯向中國移動討價還價的本錢,其資費分成比例在國外為10%,在國內竟然被抬高至20%~30%。
由于蘋果堅持分成模式,并得隴望蜀,步步進逼,聯通高層覺得這場生意沒有必要再談下去。2009年4月1日,市場調研公司 WedgePartners的報告顯示,中國聯通起草了一份授權在其WCDMA網絡上使用的3G手機清單,諾基亞、三星、索尼愛立信、多普達、中興、華為等悉數上榜,而獨獨iPhone缺席。5月18日,聯通突然宣布加盟谷歌開放手機聯盟,將直接采用谷歌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計劃年內推出 UPhone手機。消息稱,聯通已在秘密研制自己的手機平臺,iPhone在其戰略中的地位已經降低。另外,聯通也擔心,跟蘋果合作會反被對方控制,最后成了人家的嫁衣。
蘋果腳踏兩只船,最后卻面臨一無所獲的尷尬。
第二章 硬碰硬的對決
“所有喜歡iPhone的用戶都是我的用戶,不是你的用戶。盡管使用你的網絡,但所有的東西都是在我的網上下載的,而且錢都付給我了。”說這番話的人,正是蘋果CEO喬布斯。
蘋果在品牌上的強勢,讓它在同國外運營商談判時,貪婪的欲望一再得到滿足。但中國移動不同于ATT等其他運營商,它掌握了國內2/3以上的手機用戶,截至2008年12月31日,總用戶數已達4.57億,高居全球之首。霸王對霸王,這場硬碰硬的談判注定難有共識。
蘋果的底氣
說蘋果不在乎中國市場,沒有誰會相信,扎進這一市場,就意味著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取利潤。
去年6月,喬布斯在剛剛發布的3G版iPhone發布會上作秀,信心滿滿地在鍵盤上敲出一個漢字“果”,暗示iPhone很快就會在中國開花結果。他宣稱:“今年晚些時候,大家就能在中國和俄羅斯看到iPhone。”
打入俄羅斯市場的愿望早已實現了,但iPhone入華卻遲遲未能成行。今天,流通在內地的200萬部iPhone手機,都是通過非正規渠道進入的。但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這玩意兒的號召力的確非同凡響。
2007年1月9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全球消費電子展上,喬布斯首次展示了2G版iPhone,其酷炫的外觀設計,處處彰顯著時尚氣息,一露面就引發了巨大的轟動。“喬布斯也懂手機?”諾基亞、三星等手機巨頭無不冷嘲熱諷。十余年手機行業的打拼,它們顯然沒將這個“新手”放在眼里。
后面的局勢,它們做夢也不曾想到。半年之后,這個后起之秀所掀起的浪潮,幾乎顛覆行業規則。2007年6月29日,iPhone在美國市場正式發售。為了嘗鮮,蘋果粉絲早早就開始在專賣店前排隊苦候,其中不乏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和費城市長約翰·斯瑞特這樣的大腕級人物。后者為了購買到當天上市發售的iPhone手機,不惜排了15小時的隊。“它值得等,”斯瑞特說,“我喜歡這玩意兒。”
為了“搶到”這樣一部顛覆性的手機,部分狂熱的蘋果粉絲,甚至提前4天就在蘋果的專賣店門口排起了隊。iPhone的強大號召力,源于其在技術以及工藝上的創新,它完全顛覆了傳統手機的概念,超酷的外觀、超強的功能,令人耳目一新,它可以看作是“手機、iPod媒體播放器和無線上網設備的完美結合體”。
“iPhone是一款革命性的、不可思議的產品,比市場上其他移動電話整整領先了5年,”喬布斯說,“手指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終極定點設備,而 iPhone利用它們創造了自鼠標以來最具創新意義的用戶界面。”在同行看來,喬布斯太過狂妄;但在用戶眼中,蘋果的產品近乎無可挑剔。
時尚奢華的藝術品,這是喬布斯對手機的全新定義。貝葉思咨詢的電信分析師杜娟認為,iPhone幾乎實現了消費者對于手機應用的全部理想,在音樂、視頻以及外觀設計等方面的競爭力非常突出。
蘋果多年的技術積淀,讓它有理由相信自己強大的吸引力和控制力。但正是這種對技術迷戀的心態,決定它只能成為小眾產品,至今在全球也不過售出 2000萬部,這一數字跟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LG等廠商,根本無法比肩。諾基亞僅去年第四季度手機出貨量就達到1.131億部。
“它在出貨量上甚至不如深圳的山寨機廠商。”有國產手機品牌經理這樣評價iPhone。但他同時認為,如果早早進入中國市場,那或許是另一種局面。內地每年的手機出貨量在1.5億部以上,iPhone若能拿下1/10的市場份額,將大大提升它的市場占有率。
中國運營商的強勢
離客戶越近,就越能了解客戶的需求,進而獲得價值鏈的掌控權和更多利潤。
去年,蘋果在3G版iPhone發布的同時,還推出一個在線商店AppStore。這是一個由蘋果完全主導的在線平臺,可為用戶提供手機應用產品、應用服務等一站式交易服務。蘋果不僅賣手機,還賣方案,集成了內容、互聯網應用。
“蘋果就是想成為價值鏈的控制者。”參與iPhone入華談判的高念書一語中的。
應用程序商店如愿取得了空前的成功,4月24日,蘋果宣布,僅用9個月時間,AppStore下載次數便突破10億大關。目前,該商店向消費者提供3.5萬種軟件。投資銀行PiperJaffray預計,AppStore今年將給蘋果帶來7.77億美元的營收。
讓蘋果意想不到的是,中國移動現在要來挑戰它的江湖地位,并在談判過程中據理力爭。一位知情人士向《IT時代周刊》透露,與蘋果談判破裂后,中國移動便加速了對網上程序商店的籌備,這才是它們談判的最大分歧點。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Research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到2014年,手機應用商店直接和間接營收將達到250億美元。
記者從中國移動內部人士處了解到,它們將推出與蘋果AppStore類似的應用程序商店MobileMark(被認為是山寨版的 AppStore)。該平臺允許獨立開發者及公司上傳和出售應用程序,可對用戶進行深度鎖定,并產生聚合效應。目前,它已有4.8億用戶,用戶規模跟整個歐洲的手機用戶差不多,超過美國和印度的總和。分析師看好MobileMarket的市場前景,認為中國移動強大的用戶資源,使其比蘋果更有吸引力,iPhone在全球的銷量也不過2000萬部。
“我們的客戶喜歡iPhone這種時尚產品,但我們并不喜歡移動市場出現的新商業模式。”王建宙對蘋果模式持抵觸情緒心理,“我們能夠維持以運營商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因為我們擁有手機用戶。”
中國移動去年的財報顯示,增值業務同比增長23.8%,占到了營收總收入的27.5%。但隨著3G的到來,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擁有更成熟的3G制式,終端以及業務應用也更豐富。為了獲得更多的數據業務收入,在線商店成了中國移動尚待挖掘的一大金礦。
中國移動只是希望把蘋果作為終端和內容提供者,蘋果則希望中國移動僅僅是一個“通道”。中國移動與蘋果都想加強對用戶的黏性,控制產業鏈。雙方的沖突不可避免。
中國移動相關人士對《IT時代周刊》表示,“進軍應用程序商店并非如外界理解的意欲控制產業鏈,未來,運營商需要更多產業鏈上企業的參與合作,我們放低姿態,目的是尋求合作共贏,構建一個和諧的生態環境。”
在中國電信市場上,中國移動一家獨大,手中握有超過4.5億手機用戶,壟斷賦予的地位與資源令其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電信運營商。同樣不愁吃穿的還有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內地相對封閉的市場,以及眾多的電話用戶,讓它們有足夠的利潤來源。相反,歐美國家的通信市場更為開放,如在美國電信市場,雖然也是ATT、SprintNextel、Verizon無線三家獨大,但還活躍著另外十余家電信運營商,其中包括部分區域性的運營商。
第三章 蘋果難服中國水土
回顧蘋果產品在中國內地市場的一貫表現,不難看出,iPhone在這里受阻絕非偶然。
傲慢惹的禍
在美國,蘋果選擇ATT為iPhone的獨家銷售商,ATT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不在iPhone上打ATT的標志,向iPhone提供收入分成。在法國、英國、德國、俄羅斯、日本,iPhone類似的推廣方式屢試屢爽。
在其他國家通行的模式,為何來到中國卻面臨重重難關?
“我們沒有預期看到iPhone的身影,如果蘋果不改變戰略,很可能完全堵住了自己通往中國之路,在中國只能見到水貨iPhone。”通信專家項立剛認為,“稍作分析就可以看出來,與蘋果合作的運營商都是實力較弱的新興運營商。世界電信市場的競爭中,主流運營商都不接受蘋果的收入分成模式,只是新興的小運營商,為了短時間形成市場效應,才會不計后果接受蘋果的收入分成模式。蘋果分成模式對于用戶數多達數千萬甚至上億的主流運營商,顯然沒有參考價值。”他認為,國內電信運營商不會接受蘋果的苛刻要求。
喬布斯顯然不善變通。盡管蘋果的產品在全球市場紅紅火火,它在中國內地市場的表現卻并不漂亮,其高傲的文化與價值觀似乎難以與這里合拍。從蘋果的財報來看,其營收僅美國市場就占了約50%,中國區所占比例不足1%。但并未見到蘋果有所改進,也沒有看到其在中國市場本土化方面有明顯動作。
早在2005年,從5月24日到8月17日,短短不到3個月內,蘋果中國區管理層就經受了兩次大清洗——5月24日,蘋果中國區總經理趙方位置不保;8月17日,蘋果亞太區副總裁何忠強、中國區總經理李濱等多名高層集體離職。據悉,何忠強、李濱等人是因為業績不佳、銷量注水,被總部發現后遭開除的。
相比IBM、微軟、英特爾、諾基亞和谷歌等爭相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的跨國企業而言,蘋果在中國內地市場卻顯得過于寂靜。從未踏足中國的喬布斯對此的直觀感受幾乎為零,怎么可能在這里打下勝仗?
兵敗者何止iPhone
這些年來,蘋果成長迅速,但其產品在中國內地市場卻不盡如人意。據《商業周刊》報道:蘋果產品在中國的銷量占全球銷售總量不足1%。其2007 年在中國售出了70萬臺iPod,在中國MP3播放器市場的份額僅為7.5%;Mac電腦業績更難以示人,2007年在中國市場只售出了6.5萬臺,市場份額僅為0.18%。iPod等產品里竟然都沒有中文版本的說明書,顯得與中國市場格格不入。
喬布斯一直把蘋果產品當作藝術而不是產品來開發、銷售,這在歐美國家受到了熱捧,但它卻不為中國內地市場認可。無論是iPod還是Mac電腦等產品,其在中國內地的發布時間都晚于國外,且產品本身并不做任何本地化設置,價格卻高出一大截。2005年初,蘋果MacMini在美國的市場價折合人民幣為4100元,而在中關村賣到5900元。
不僅如此,服務態度也令人失望,蘋果產品在美國市場出了問題一般是上門服務,但在中國享受不到這種服務,甚至筆記本電池發生爆炸也要推脫責任。 “購買了蘋果的產品,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祈禱它不出問題。”有位蘋果的粉絲對《IT時代周刊》表示,盡管蘋果的產品魅力十足,但它在對待用戶的態度上,明顯不夠人性化。而其iPod一般只能使用一年,超過一年就會出問題。喬布斯認為,蘋果的粉絲都是追求時尚的人,產品用一段時間理應更換新的。但要把這種文化強行植入中國市場,顯然不討好。
艱難的未來
有分析人士作了這樣的設想,如果喬布斯不是錙銖必較,而是把目光放遠一些,如果喬布斯對中國市場認識得深一些,iPhone入華的綠燈在一年前亮起,那么iPhone在華擁有量就不會是200萬臺非正規渠道產品,而是2000萬臺甚至更多,就有可能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高端手機皇冠上的奪目明珠,那時,iPhone的市場占有率和美譽度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但也許因為太過自戀,以技術創新見長的蘋果使喬布斯喪失了靈活變通的商業頭腦和高瞻遠矚的市場眼光。蘋果賣的是文化,正是這種文化支撐它成就了今天的卓越,但喬布斯式的傲慢與執迷不悟若是過了頭,也將斷送它在中國市場的大好前程。
最新消息顯示,中國聯通與蘋果的談判目前基本告吹。同時,中國聯通將于6月或7月推出一款基于Android平臺的智能手機UPhone。至此,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都選擇了發展自己的平臺,蘋果iPhone在中國運營商市場戰略中的地位大大下降。蘋果一貫認定的商業模式及利益分配方式被中國市場一再拒絕,這意味著,目前它對中國市場的準入,更多只是作為一般手機商品而來,這與其他多數品牌手機并無二致。
在與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交鋒先后失利后,蘋果一度被認為自己堵住了通向中國的去路。但就在第三代iPhone3GS推出之際,6月11日,它似乎迎來峰回路轉的局面:工信部下屬的國家無線電管理局官方網站顯示,蘋果公司一款型號為A1324的手機已經通過核準,其設備名為“GSM/WCDMA /藍牙移動電話機”,有效期為5年。
按照相關規定,手機在我國上市需要經過兩道關口,拿到國家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僅僅說明iPhone通過了國家無線電設備核準,并不代表已獲得了手機入網檢測許可證,手機也尚不能在國內銷售。
與此同時,蘋果中國在官方網站公布最新職位招聘通告,招聘的是項目經理,負責管理iPhone亞洲的培訓項目,培訓零售渠道伙伴。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蘋果并非沒有自建渠道銷售iPhone的可能。
從蘋果一路的經歷來看,要想將這一巨大的潛在市場變為真金白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未與中國運營商達成共識的iPhone,能否擺脫在中國內地市場被邊緣化的命運,仍是一個謎。
(本刊記者吳曉宇對本文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