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互聯網浪潮在中國一波接一波,卻很少看到英特爾這樣的傳統芯片廠商的身影。但從2006年4月開始,英特爾的一系列動作開始表明,這家芯片巨頭開始積極為自己的數字家庭平臺搶奪內容,國內眾多互聯網企業都被拉入了這場“數字家庭內容爭奪戰”中。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百度、盛大、微軟等IT名企的身影。
一場由IT大哥們引爆的內容爭奪戰正在不斷升級。
英特爾拉來互聯網兄弟助陣
英特爾知道,如果沒有內容作為支撐,自己的數字家庭計劃將遇到和微軟“維納斯計劃”同樣的尷尬——華而不實。
2006年4月19日,北京,一年一度的英特爾技術開發者大會。
在這個會上,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傳統的技術話題討論,而是英特爾的一個頗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英特爾中國總經理賴一龍拉來百度、盛大等數十家內容供應商壯大聲勢。
當然壯大聲勢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英特爾在本次大會上正式宣布攜手百度等數十家網絡公司,為英特爾的數字家庭計劃提供內容,這些公司包括搜索、娛樂、體育等方面的互聯網內容公司。
合作目標只有一個:為英特爾的數字家庭計劃提供內容。簡言之,如果你購買了英特爾的數字家庭產品,比如某個型號的機頂盒,英特爾已經將這些內容提供商的內容內置在機頂盒中。
這些內容的提供商中包括了百度、盛大、聯眾等公司,但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都沒有被列入英特爾的名單,名單里也沒有真正具有原創內容的網站,比如媒體網站,英特爾顯然更看重合作網站的訪問量。
簽約之后,百度副總裁梁冬顯得特別高興,因為這樣的合作對百度來說是一大收獲,英特爾及其下游家電廠商只要賣出一臺數字家庭產品,百度都可以躋身其中,這對提高百度的瀏覽量無疑是一件好事。
百度另外一位高官、首席技術官劉建國則公開表示了對數字家庭合作項目的欣賞:“搜索引擎在整合家庭數字信息方面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將與英特爾及其他合作伙伴一道,分享我們在網頁搜索、新聞搜索、MP3搜索、圖片搜索、貼吧社區等方面積累的經驗。”
對百度、盛大等公司而言,光是為電腦用戶提供內容已經遠遠不夠,更廣大的市場是在電視機上,數字電視是數字家庭的核心終端,和英特爾聯合起來進軍這一市場,可以為進入未來的家庭網絡市場做好準備。
大哥們向內容商拋媚眼
長期以來,英特爾對內容供應商并不看重。
但為什么現在英特爾頻頻向內容提供商拋出一個又一個媚眼呢?
一家提供網絡聚合技術服務的Feedsky公司老總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英特爾正在向平臺供應商轉型,而數字家庭是其平臺化策略的重要產品,如何整合應用和內容,將成為其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在國內家電廠商提供的數字家庭產品上,基本都標配了微軟媒體中心軟件,使用的都是英特爾——微軟平臺。
但光有這一平臺還不夠,如果要等到家庭用戶像電腦用戶一樣會打字、會上網找內容,數字家庭計劃可能已經就變成了明日黃花。
英特爾只能自己動手,聯合一批內容供應商,“把最好的內容先內置進去”,只有做到家庭用戶用遙控器就能玩得爽,數字家庭計劃才有希望。
在4月19日的大會上,英特爾全球副總裁蒲大衛對臺下的數百位中國聽眾表示,RSS、AJAX等技術正在形成新的內容提供方式,專業網站通過RSS可以將內容直接推送給目標用戶,用戶也可借助這些簡單的新技術形成個性化的信息門戶。
與英特爾持同樣看法的還有它的好兄弟微軟。
4月下旬,微軟不但在中國公開演練了IE7.0,同時負責MSN事業部的高層不斷向業界表示,微軟的Live計劃正在進行,大家不用急,要有耐心,“1.0的東西有創意,2.0的東西有改進但還不夠好,3.0的東西才會比較完善。”
微軟的言下之意是,Web2.0還在改進,大家可以等等微軟的3.0。
內容大戰百度爭當急先鋒
在這場內容大戰中,百度成為一個積極分子,甚至可以說是急先鋒。
因為在與英特爾合作的同時,百度也加快了對內容的獲取。
這不得不從百度最近推出的一個名為“新聞開放”的網站程序協議說起。
“這實際上就是一個由百度技術人員設計的XML的文件格式。”一位從事網頁開發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新聞媒體網站與百度達成合作協議,采用這個文件格式,那么在自身網頁生成的同時,也會同時生成一個方便百度搜索、抓取、存儲、分析的網頁。
新聞類網站能獲得什么呢?這是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對此百度官方的解釋是可能獲得更多瀏覽量。
從表面上看,這個文件格式能夠有助于用戶在新聞媒體網上找到更多的內容,大幅度提升網站訪問量。但事實卻不這么簡單,更多的是對百度內容制作有極大好處,盡管這一點比較隱蔽。
這個協議實際上是方便百度搜索內容的一套程序協議,如果新聞媒體的網站支持這一協議,百度基于搜索的新聞頻道就能做得更好。
這個協議在網站中間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其中最為激烈的爭議來自門戶網站。
一位門戶網站的副總編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敢問李彥宏,百度怎么可以如此無恥?”他在博客上分析認為,這實際上要求“媒體按照百度的標準格式整理好新聞;恭請百度來抓取各位,并且放到news.baidu.com中供天下人查閱……”。
這位副總編最后說,其實事情很簡單:讓新聞網站們出錢、出人,按照百度的標準,死心塌地為百度打工。
百度的做法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爭論。支持者認為,百度的作法其實很正常,Google也有類似的項目,反對者認為,百度的做法就是利用自己的入口優勢,利用媒體機構的新聞網站為自己謀利。
不管百度的“新聞開放協議”方便了誰,百度爭奪優質內容提供網站的意圖是非常明顯的。
百度、Google一直希望通過搜索提供比門戶網站更多更好的內容,尤其是新聞內容。
有業界人士認為,百度的做法引起門戶網站反感的深層原因是,雖然百度不生產一條新聞,也沒有像門戶網站那樣擁有大量新聞編輯,但百度基于搜索引擎的新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引起了門戶網站新聞部門的恐懼。
內容源陷入被動為哪般?
英特爾、百度、微軟……大家都在搶奪內容源,那么內容源又在干什么?
“內容一直在被人搶。”一位報業網站的內容主管表示,互聯網一直不太重視版權,造成新聞內容在網上被大量非法轉載的情況。
從2006年初開始,國內已經有不少報業集團都試圖更好保護自己的內容所有權,但限于種種原因,一直雷聲大、雨點小。
與此同時,迅速發展的網絡技術讓忙于制作原創內容的內容源無力在網絡上投入更多精力。在采訪中,一位報紙編輯告訴記者:“國內絕大多數內容制作單位都不可能派專人去監控網上轉載的內容是否合法,這就造成現在這樣的局面。”
第一代互聯網是互聯網本身,是一種技術;第二代互聯網是“內容為王”,是一種文化。第二代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家庭產品最缺的就是內容,而如果沒有足夠多、足夠好的內容,數字家庭產品將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隨著這場內容大戰的深入進行,還將有越來越多的軟硬件廠商、互聯網網站、電信服務商、內容提供商卷入其中,利用這場“戰爭”為自己獲取最大利益會成為重點,也將讓這場內容爭奪戰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