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錯,就是“你”。
美國《時代》周刊16日評選出2006年度人物,不是具體的某個人,而是正在上網的“你”。這家雜志說,正是千千萬萬個網民瀏覽
一句話,《時代》周刊認為,每個使用互聯網的網民才是2006年度影響力最大的人。
《時代》周刊編輯列夫·格羅斯曼說,普通網民當選2006年度人物的理由是:把握了媒體全球化的脈搏;推動傳媒進入公眾個體唱主角的時代;無償工作,而且在專業媒體從業者自己的老本行上打敗了他們。
這期《時代》雜志封面圖案是一面鏡子。對此,《時代》周刊編輯理查德·施滕格爾解釋說:“你們,而非我們,改變了信息時代,鏡子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這一點。”
《時代》周刊從1927年以來每年評選年度人物,選擇標準是:“一個人或一些人,對于新聞媒體和我們的生活影響最大,不管這種影響是好是壞;能夠代表本年度最重要的新聞事件,無論這種事件是好是壞。”
《時代》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往往吸引多方關注和猜測,當然也曾引發爭議。該雜志在1938年評選的年度人物是納粹頭目阿道夫·希特勒,為此招致不少詬病。
今年的評選中,“你”擊敗的候選人中不乏名人,如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和領導國會跨黨派“伊拉克研究小組”的美國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等。
格羅斯曼說,雖然2006年也有許多新聞事件主角引人關注,但換個角度,卻可以看到事態發展的另一面,那就是互聯網網民之間前所未有的交流與合作。
格羅斯曼列舉的例子中,有維基百科網站Wikipedia,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以及個人博客網站“我的空間”(MySpace)。這些網站的共同點是瀏覽者可以自行上傳數據、修改或更新網頁內容。
“這些博客和視頻將新聞事件呈現在其他人面前,而且呈現的方式常常比傳統媒體更直接、更真實。新聞記者一度占據一片獨有的領地,只有通過他們,人們才能看到自己不曾到達的地方。而現在,通過一個音視頻裝置,巴格達的一位母親就可以讓你看到一起路邊爆炸,或者一名夜總會訪客可以讓你看到一名喜劇明星在那里出言不遜!笔╇駹栒f。
個人對傳媒影響的加大還有其他一些體現。美國微軟公司面臨來自開放源代碼操作系統Linux的強勁挑戰,更有甚者,路透社已將博客條目與常規新聞共同播出。
“許多人無償相互幫助,這不但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世界得以改變的方式,”格羅斯曼說。
個人網民能夠成為傳媒主角,歸根結底還要感謝互聯網的創造者。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最初的互聯網15年前由電腦工程師蒂姆·伯納斯-李創建,目的是方便研究人員共享研究成果。如今,數以億計的網民不但可以瀏覽網頁,也可以在閑暇時間參與網站內容創建。
YouTube每天的訪問量高達1億次,美國互聯網搜索巨頭谷歌公司上個月出資16.5億美元收購了這家網站。博客網站“我的空間”用戶為1.3億,去年由魯珀特·默多克新聞公司斥資5.8億美元收購。
格羅斯曼承認,過度幻想互聯網的好處也是一種錯誤。專家指出,由于互聯網信息傳播自由化的特點,一些人也可能通過它散播謠言或進行其他不法活動,因此,合理監管必不可少。
“YouTube網站上的一些評論,單是單詞拼寫就足以讓你為人類的未來哭泣。更不要說粗口和赤裸裸的仇恨!备窳_斯曼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