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岑安濱曾透露速達很快會有一樁有意思的收購,但業界萬萬沒想到被收購的對象會是8848.
2005年5月23日,《IT時代周刊》第一時間從速達軟件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代碼:08263,以下簡稱速達)獲悉,該公司已于當日與北京珠穆朗瑪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8848)正式簽定戰略框架協議,雙方達成“戰略合作”意向。
“戰略合作”的概念出自速達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岑安斌之口,但8848總裁呂春維更愿意承認是前者控股超過51%,被認為在其中起穿針引線作用的IDG公司創業投資基金總裁周全則直言:“就是收購。合并后的8848將會作為速達的一個分公司或者部門出現”。據了解,IDG在速達持股20%,在8848間接持股83.2%.
3種不同說法透露出合作3方的不同期望,這給接下來的合作增加了一絲不可預料的玄機。而據業界猜測,兩者結合有可能掀起一場ERP行業革命,但也有人認為這純屬沒有意義的炒作。
速達的如意算盤
8848的名氣遠超速達,但這家被稱為“中國第一電子商務”的網站在2000年入市受挫后急速衰落。在其創始人王峻濤走后,8848更是成了業界知名的“爛攤子”。因而,在此次達成與速達的“戰略合作”后,呂春維的心情得到了久違的放松。
事實上,8848與速達早有默契,前者也早早做好了清盤的打算。據該公司員工透露,“五一”期間,8848就在所處的海通大廈電梯間貼出“售八成新辦公桌椅”的告示。呂春維證實前段時間公司的確賣過家具。
面對速達有收購的落花之意,8848也非常領情,這成為了一次滿足雙方心愿的“雙贏”。不過,速達之舉太超乎業界想象。因此,岑安濱搶著反問《IT時代周刊》:“你是不是以為我在干傻事?”
岑安濱不是干傻事的人,他此番收購8848暴露出速達接下來的“新戰略”——企業管理軟件+電子商務平臺,他相信企業管理軟件的應用拓展到互聯網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網上買賣,是企業管理軟件應用的必然出路。”岑安濱說。
速達的主要業務是開發企業內部信息化管理軟件,但缺乏相應的網絡平臺,而8848則是解決企業業務與外部世界的溝通,兩家公司均認為合作為雙方業務實現資源共享和無縫連接提供了可能。
據岑安濱介紹,目前所有的企業管理軟件都是面對企業內部管理,而所有的電子商務都只是銷售平臺,兩者不能兼容導致企業諸多信息(主要是產品庫存)不能及時反映到電子商務平臺,還得靠人工處理。“這就形成業務流程上的‘兩張皮’,很麻煩!”岑告訴本刊記者:“所以,我們希望開發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內外兼顧的軟件,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這才是真正的電子商務。”
在這一點上,岑安濱得到了呂春維的贊同。后者認為岑的觀點代表了企業管理軟件的發展趨勢,他告訴《IT時代周刊》:“速達的長處——渠道和營銷都在網下,他們與幾十萬客戶的交流非常需要借助互聯網,而8848在網上很有優勢,兩家結合必能優勢互補。”
在看好8848的網絡資源對速達發展戰略具有良好補充時,IDG和岑安濱斷然出手。
舊觀點?新概念
隨著企業管理軟件和網絡應用在國內企業中的大規模普及,拓展到電子商務的企業管理應用,或延伸向企業內部管理平臺的電子商務已經是管理軟件或電子商務領域的共同話題。
在采訪中,本刊記者了解到速達轉型早有跡向:速達的戰略布局在去年底推出中小企業建站工具時就露出端倪,此后他們推出的一系列新軟件幾乎都要求用戶必須在網上使用。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岑安濱在解釋過程中特別強調不要把軟件企業網絡化與傳聞中的ERP網絡化聯系在一起。他指出,ERP網絡化通過網絡分布管理各地分公司,是一種有近10年歷史的聯系和通訊手段。“而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新出路——企業管理軟件+電子商務平臺模式,則是通過網絡做生意并提供產品的一種方式。”岑安濱說,“速達的新戰略概括成一句話就是:為中小企業提供簡單易用的全套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因此,岑安濱和呂春維皆認為由速達和8848合作首創出來的商業模式可以解答很多中小企業發展的迷惑。
IDC研究服務部研究主管經理韓國華也認可這是一種很好的模式。“通過一個集成的方式,把內、外管理結合起來的出發點是好的。中小企業因為實力所限不需要過于復雜及昂貴的產品,速達的產品以及價格定位一向符合中小企業的實際,是惟一在中小企業市場得到實惠的企業,而速達的新戰略也符合中小企業需求。”韓國華表示相信速達會有很好的前途。
雖然如此,韓還是語帶保留地指出這種商業模式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最后的實施細節和實施能力。“速達將面對與上下游廠商的緊密合作問題,比如與服務器托管廠商等的合作,這些都不是速達的強項。”她說。
計世資訊軟件與服務部主任曹開彬也看好管理軟件和電子商務的結合。他指出,“對速達來說這是聰明之舉,兩者的結合也是一種必然趨勢,誰走在前面,誰就會取得更好的優勢。”不過,曹開彬明確質疑8848現時的實力,他更傾向于速達和阿里巴巴這類公司的結合。
然而,也有業界人士對岑、呂的說法表示懷疑。用友市場總監夏斌告訴《IT時代周刊》:“首先,客戶未必愿意公開庫存等信息;其次,用友和其他ERP廠商完全可以通過幫助客戶安裝數據接口實現網絡聯系的需求,這并不存在技術難題。”夏斌進而認為速達是在“為上市納斯達克炒概念”。
重慶金算盤軟件(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楊春也不認可速達的創新理念,認為“極其荒謬”。“無需購買軟件直接在線使用廠家提供的財務管理的ASP(應用服務提供商)模式早已有之,金算盤也早已實現前臺和后臺無縫連接的產品。”楊認為速達是為了補課互聯網才并購8848.“他們起步較晚,從去年底才開始開發網絡版產品,互聯網平臺的建設不成熟。而其他公司早就有了。”所以,楊春也不認同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網上買賣是企業管理軟件應用必然出路的論斷。他認為,企業管理軟件前途美好,無須電子商務支撐。
上市之謎
另外,速達與8848簽下合作協議之際,也正值業界傳言速達籌備納斯達克上市之時。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速達收購8848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到納斯達克上市,其理由是到納斯達克上市需要“有概念”。
一位熟悉納斯達克的證券界人士告訴本刊記者,美國市場非常重視高科技企業,對電子商務也比較看好。如果僅標榜自己是研發進銷存軟件的企業,這肯定不希罕,美國10年前就有了。“盡管你有清楚的贏利模式,市場表現不錯,但沒有好的概念,也不一定會得到美國投資人的認可。”該位證券界人士認為這次收購對速達來說是一舉多得。
不過,持不同意見的人士卻認為收購8848對速達上市沒多少幫助,因為納斯達克更重視盈利能力而非概念。對此,岑安濱的回應比較模糊,他淡然表示:“不能說因為上市才收購8848,但我相信8848的收購確實對上市會有所幫助。”
然而,金算盤楊春對速達上市納斯達克之說深表懷疑,他向本刊記者指出:“速達作為上市公司是不被允許事先披露此類信息。如果還為此到處去講,那一定是假的,純粹是為了制造迷局。”他還認為速達盤子小,沒有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資格。
IDG脫身
對于速達并購8848的用意,業內人士各執一辭,但相對一致的意見是這樁并購有助于IDG徹底擺脫8848的樊籬。這種觀點與IDG熱衷于主導此次收購的說法完全吻合。
據8848原重要負責人公開的8848現股本結構顯示,呂春維占8.3%,李建光占83.25%,而后者正是IDG的合伙人,這意味著IDG以李建光的名義間接持有83.25%的8848股份,是絕對的大股東。
呂春維告訴本刊記者,一般來講,企業間的并購,障礙主要出現在股東之間,但是IDG同為速達和8848的最大股東,后兩者的并購自然比較順暢,他將此形容為“左手倒騰右手一般容易”。
那么,IDG在未來該如何成全自己?計世資訊曹開彬告訴《IT時代周刊》,速達并購8848后,作為8848最大股東的IDG,且不論所持8848股份日后收益增長的可能,起碼終止了投入在8848長久以來的損失。借助速達這個上市公司,IDG可隨時找到有利價值拋售所持的8848股份。
現在看來,速達擁抱8848已是板上釘釘之事,但速達此舉的真實用意還有待“聽其言,觀其行”。至于,岑安濱與呂維春眼中的新概念能否助力速達超越競爭宿敵,抑或僅是一場鬧劇,一切都有待時間來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