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P3產業鏈的上游盤踞著以三星、東芝、現代、SigmaTel等核心部件大廠為代表的恐龍級大腕,再往下有以蘋果、Iriver、索尼等大廠為代表的操縱著全球MP3市場的品牌大腕們,再其下才是林林總總有名或者無名的MP3組裝廠。近期媒體報道大批倒下的聚集在中國華南地區的MP3廠商扮演的只是這個產業鏈條上的最末端,由于力量渺小,它們既無關市場大格局的改變,其生死又強烈的受控于上游廠商。
從整體上來說,上游的科技大廠們象恐龍一樣掌控著整個市場格局,而下游數不清的小廠家們則象螞蟻一樣在恐龍的陰影中尋覓生機。
上篇 恐龍之間的角逐
這個恐龍群落里包括三星、蘋果、東芝、SigmaTel等,它們或者操控著MP3最重要核心部件,要么掌控著這個產業的巨大市場份額,它們之間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同時,由它們所構建的產業鏈還影響相關產業的興衰,比如日立環球存儲、希捷這些微硬盤生產廠會隨時受到這種產業聯盟的攻擊而不得不進行相應的戰略伸縮。
韓系力量掌控世界的欲望
MP3最核心的部件是NAND閃存,而在這個領域中三星一家獨大,按銷售額來計算,今年第三財季,三星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55%,而這一份額與以前相比已經有了不少的下滑。另一家韓國廠商現代半導體公司(Hynix)也正在迅速崛起,正成為全球第三大NAND閃存生產廠商。雙方的市場份額相加應該接近或者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三。韓系廠商的力量正在迅速膨脹,水清木華市場總監周彥武向記者分析說:如果三星停止向廠商供貨,那么全世界就會有一半的MP3廠商就要關門。
NAND閃存于1989年由東芝研發成功,隨后授權三星進行大規模生產,2003年三星專為NAND閃存打造了晶圓廠,之后迅速躍升為NAND閃存第一大廠。從半導體市場排名來看,三星自2001年的全球第四位起,相繼超越了ST和Toshiba成為全球業界第二大。在今年上半年,三星的半導體業務銷售額達到74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7.3%,盡管只有英特爾14.7%的一半,但是卻遠遠超出了位列第三位的德州儀器的5.8%。但是,不得不提及的是三星的NAND閃存除了應用在MP3上之外,手機、數碼相機和其他一些重要的便攜消費電子都在大規模的采用三星的產品。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上來看, PC和筆記本的磁盤存儲如果能被三星的閃存所替換,那么三星就有可能沖擊英特爾在半導體行業的霸主地位。2004年三星電子營收增幅55%,而Intel 2004年營收增幅僅為13%。據此,三星電子半導體事業部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黃昌圭向外表示,三星在2010年有望超過英特爾。
在閃存市場信息上,三星何以一家獨大,水清木華市場總監周彥武向記者分析說:晶圓廠的投資非常大,因為三星財團擁有三星人壽和三星金融這樣超強的融資集團,為三星發展晶圓提供了資金保障,這在其他國家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日本企業則相對保守的多,當市場容量達到三倍時,產能才擴大一倍。在NAND閃存領域內,由于三星的生產規模巨大,成本控制的非常低,所以迅速形成了領先優勢。三星加上東芝和現代控制著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而美光,瑞薩,意法半導體則瓜分其余的市場。
從最近的財報來看,三星電子來自手機、電腦和液晶顯示器以及內存等產品的利潤要么在不斷下滑,要么正在低谷中緩慢爬升,其自有品牌的消費電子產品業務盈利也并不豐厚。而三星2005年上半年NAND閃存銷售額則高達24.5億美元,營運毛利率達50%左右, NAND閃存儼然成為三星的搖錢樹。
而現代半導體(Hynix)剛公布的2005年第三季(7~9月;Q3)財報顯示,凈利高達4.89億美元,較上一季增長115%,雖仍較2004年同期凈利稍減3.5%,但已大出原先分析師意料之外。由于其出色的表現,現代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閃存生產廠商。
由于閃存的快速擴展,一些向MP3廠家提供微硬盤做存儲介質的廠商越來越受到三星的沖擊。
今年六月份,三星電子發布了新型閃存,存儲容量高達16GB,同傳統的硬盤相比,閃存更省電,抗震性能更好,由于沒有移動部件可靠性更高,讀取數據速度更快,而且運行時更為安靜。三星電子芯片部門總裁兼CEO黃昌圭表示,隨著閃存芯片價格的不斷下滑,最終蘋果的PowerBook和iBook筆記本電腦有可能使用閃存取代傳統的硬盤。果然,三星在漢城舉行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一款筆記本電腦的原型機,這款電腦就是用NAND晶片而不是硬盤來存儲數據的。
如果要用閃存替代硬盤,那么最大的阻礙就是價格過于昂貴。但黃昌圭則預測,未來幾年內閃存價格將以每年兩位數百分比的幅度持續下滑,同時閃存在存儲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2004年閃存價格下滑了40%左右,這種勢頭今后將繼續延續。黃昌圭說:“目前我們已經推出了16GB閃存原型,未來兩年內我們將推出100GB容量的產品。” 據悉,三星正在力爭使該產品在06年底前實現批量生產。
如果三星電子能夠掀起這場閃存代替硬盤的大風暴的話,那么傳統的硬盤廠商不可避免將要受到三星的強烈牽制。此前,蘋果新型MP3 NANO放棄硬盤,采用三星閃存時,生產微硬盤的希捷和日立環球存儲的股票立刻下跌,兩個公司的業務前景在全球范圍內都被蒙上了一層陰影。希捷科技公司全球消費電子營銷主任Rob Pait在日本千葉舉行的2005 Ceatec展會上曾反駁三星的閃存代替硬盤一說,他宣稱“三星電子公司所說的硬盤將消失的說法我認為是完全不負責任的,是非常短見的,完全沒有明顯的事實。可能有一天閃存將滿足我們全部的需求,但那一天是非常遙遠和難于實現的”
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三星已經將觸角伸向越來越多的消費電子領,“三星正表現出掌控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的野心,三星已經具務了改變世界競爭格局的能力。”周彥武向記者分析說,
蘋果塑造產業鏈的力量
除了三星之外,蘋果是MP3領域內另一個大腕,并且足以與三星抗衡。由于產業分工的不同,蘋果是三星拉攏的重點對象,而雙方的競爭或者結盟都會極大的觸動MP3這個產業。來看看蘋果的力量有多大,2004年蘋果的銷售額高達45億美元,占有了76%的數字音樂市場份額。2005年前三季度蘋果iPod銷量為高達1796萬部,而僅在第三財政季中,蘋果iPod產品的出貨量達到了620萬臺,這個數字超過了華爾街之前預期數字足足100萬臺,這給蘋果帶來了50%的凈利潤增長率。
2005年之前蘋果推出的4GB與6GB iPod mini系列,都是采用的微硬盤做存儲介質,2005年年初蘋果陸續推出512MB與1GB iPod Shuffle,則改為采用NAND閃存。蘋果的這一系列產品品牌與品質兼具,同進采用了靈活的低價策略,在全球大獲成功,不僅為蘋果賺進大把鈔票,同時也讓NAND閃存最主要的供貨商三星大賺一把。而日立環球存儲和希捷則在這場轉變中處于劣勢。對于閃存和微硬盤廠商來講,蘋果的力量大到足以決定他們的戰略計劃的制定。
蘋果的影響還表現在對上游解碼芯片供貨廠商的影響,在蘋果剛剛發布的iPod Nano中采用了Portalplayer的解碼芯片,而讓業界吃驚的是,蘋果放棄了老合作伙伴--占據著全球音頻解碼芯片老大地位的SigmaTel,而SigmaTel先前在蘋果電腦的閃存MP3產品線中占據主導地位。蘋果的這一戰略改變,無疑打擊了SigmaTel。失去了蘋果,SigmaTel的市場份額將受到很大的沖擊。而近期,SigmaTel正在收購半導體供應商Protocom Corp,以及與D&M Holdings公司的Rio便攜音頻產品線相關的軟件、專利等業務。通過一系列并購以實現產品和業務的多元化,從而減少對蘋果的依賴,這已經表明了SigmaTel在iPod Nano上的失意。
蘋果力量之強大,足以在全球范圍內重塑供應鏈條,正是因為如此,蘋果也正日益成為上游供應商們爭奪的焦點。
在2005年下半年中,蘋果計劃采購三星電子旗下閃存部門40%的產品。盛傳三星已同意提供低于相同容量硬盤成本的優惠價格,這引起了其他廠商的強烈不滿,指摘其進行不正當競爭。業界分析說,即使三星采用這種攻擊性低價,做為蘋果唯一的供貨商,三星仍然可以獲得利潤。而最為重要的是三星扭轉了一個產業的方向,把大容量MP3從微研盤扭向了閃存。市場調查機構iSuppli預估,蘋果閃存型MP3下半年將售出300~600萬臺,約需求至少2億顆約當256Mb NAND閃存,占全球產出的11%~22%。
為了穩定閃存的貨源以及價格優勢,蘋果曾打算尋找半導體盟友合資興建晶圓廠,但是建立晶圓工廠談何容易,從興建晶圓廠到裝機、試產、送樣、量產等非常復雜。因此,蘋果開始與三星洽談合資案。而雙方合作一事也被三星所證實。如果三星與蘋果真的聯起手來,那么一大批MP3廠商將受到強烈沖擊。韓國國內MP3廠商強烈不滿三星的做法,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表示可能會對三星與蘋果電腦之間的不公平交易采取行動,雙方的合作最終流產,但是業界人士推測,蘋果很有可能則目光轉向韓國第二大閃存生產廠商現代的身上。
日韓爭奪下一代閃存霸主
誰來打破三星一統天下的格局,NAND閃存會不會被新產品所替代?日本媒體報道,日立與瑞薩就新一代的半導體內存PRAM(Phase Change Random Access Memory,階段變化隨機存取內存)的商業化進程已經取得重大進展。
業界中一致認為PRAM將成閃存替代品,PRAM是一種即使切掉電源,數據也不會消失的不揮發性內存。如果PRAM能夠成功推出,則有望出現龐大的市場需求,以替代現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的閃存。
周彥武向記者分析說,雖然三星在全球內大出風頭,但是從技術上來講,日本還是要強于韓國,一些日本廠商過份迷戀自己技術,而市場卻被忽視了,蘋果和三星則抓住了外觀設計以及對年輕人消費心理的把握,塑造了全球性的強有力的品牌號召力。在MP3上日本已經不可能趕韓國,但是在新一代閃存的研發上,日本則完全有可能翻盤。據媒體報道,日本廠家推出的PRAM與三星電子開發的產品相比,功耗僅為后者的一半,在內存的密集化、驅動上的穩定性,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使得日本科技廠商在與韓國新一代半導體的開發戰中暫時取得優勢。
而三星也正在埋頭研發PRAM,但是日立認為在記錄線路的密集化、運行的穩定性等性能上日立保持了比較優勢。日本企業群中的富士通、松下電器正積極埋頭于FRAMNEC的開發,而東芝則對準了MRAM(磁性記錄式存取內存)。
下篇 螞蟻的生存
從產業的垂直分工角度上來看,媒體報道中正在大批死去的MP3廠商猶如最末端的毛細血管一樣,密密麻麻的分布在以東莞和深圳為中心的華南地區,而它們的生與死無關MP3產業的市場大局,相反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它們的倒下符合產業發展趨勢,而這將肅清整個產業向良性方向發展。
據記者了解,在華南MP3的產業群落中,所有的廠商都不涉及核心部件的生產。這些廠商按照生產能力和規模一般分為三大類。一是一線大廠,以臺均為代表,臺均是亞洲最大的MP3代工廠,國內不少著名的MP3品牌皆出自臺均之手。第二類就是以京華為代表的既做品牌又兼做代工的廠商,第三類則是三無式(無注冊、無檢測、無生產地址)的手工作坊。
在記者采訪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位劉姓老板,他的公司正是前面分類中的第三類,目前他已經洗手不干了,正手握資金尋找新的投資去向。
兩年前的劉先生在深圳生產攝像頭,后來發現身邊的同行紛紛轉行開始生產MP3。劉先生發現生產MP3比生產攝像頭簡單多了,而且MP3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前景不可謂不誘人。于是劉先生立即停掉越來越不賺錢的攝像頭生意,轉向了MP3。
在深圳,整個MP3產業的組裝鏈非常齊全和完整,有專門做開模的、有生產PCB板的、有生產外殼的、有提供耳機和掛繩的、有生產按鍵的,等等。而關鍵的零部件則可以從渠道商手中獲得。MP3業內人士陳奕告訴記者說,廣東因為與香港相鄰,一些小牌子的MP3所采用的閃存都是非正常和非正規的渠道流進來的。這些渠道只要一間辦公室一部電話就可以了,利用口口相傳的方式逐漸擴大走貨范圍。對于劉先生來講,不用擔心部件貨源問題,一般情況下在電腦市場或者其他渠道商里都可以得到,只是價格會不斷的上下起伏。
首先劉先生可以從賽格電腦城買到MP3的所有主要部件,包括閃存、PCB板、耳機、外殼等等。之后,劉先生請來幾個親戚來幫忙,使用一間異常普通的平房做生產車間。這個車間不需要到工商局去注冊也不必辦理什么手續,劉先生的生產車間里沒有任何的生產設備,就是簡單的放著幾張桌子幾把椅子,零零散散的放著從市場上采購來的MP3零部件,整個屋內彌漫著燒焦的電子元器件的氣味。
在劉先生的車間當中,只有劉先生對MP3的生產了解多一些,他的親戚則是直接在他的指示下進行簡單的體力勞動,手持電烙鐵將各個零部件焊接在一起,包好外殼和外包裝,貼上牌子就一切OK了。劉先生沒有任何的檢測設備,按正規的檢測流程,MP3生產廠家需要投資百萬元建立消聲室,而這對劉先生來說幾乎是不可能,所以劉先生只是用耳朵來聽,如果產品的功能都具備,音質好壞就不必去細究了,其他用眼睛觀察,只要能正常使用則過關。
對于消費者來講MP3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外觀了,也就是行內人士所說的模具,新開一個模具在韓國則非常貴,一般會上百萬,而國內則是三十萬到四十萬之間,最低十萬就可以了。但是對于劉先生來講,他不需要單獨開模,也沒有能力單獨開模。他只要使用公模就可以了。所謂公模就是多個沒有實力的小品牌使用一個模具,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除了外包裝不一樣之外,其余都是一樣的,然后貼上不同的牌子進行銷售。劉先生對模具的好壞沒有特殊的要求,表面的光滑程序以及縫之間的緊密都不是主要的問題,只要成本低就可以了。
后來,有一些從別的行業轉型過來的小廠商要求劉先生為他們代工,他們從劉先生這里拿到產品之后貼上自己的牌子,加上一定的價格就開始進行銷售。陳奕對記者分析說,相對于消費者來講,MP3由于內部部件使用的不同,價格非常不透明。劉先生為此也可以小賺一筆。
而后來,由于產品質量不好,劉先生所銷售的產品返修率越來越高,成本也越來越高,找上門來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劉先生干脆將房子退租出去,換了一個相隔較遠的地方重新租了一間,并換了一個新的品牌開始生產。而原來品牌的產品的維修和服務則一概不管,消費者也不再可能找到他的頭上來。
但是,劉先生發現他的生意越來越不好,產品的返修率幾乎達到了70-80%,大批的消費者堵在他的門口要求退貨,劉先生手忙腳亂,疲于應付,如此一來,劉先生的生意開始出現虧損。另一方面,由于劉先生周圍聚集著一大批象他一樣的手工作坊,由于惡性競爭,產品的價格越來越低,還出現不好賣的情況。
劉先生感覺到非常累,而且他反復思考終于明白了,這種沒有任何門檻的生意的盡頭已經到了,于是他做出一個決定,不再生產,不過對于劉先生來說,他沒有什么遺憾,他已經從這輪淘金潮中賺了不少。
陳奕告訴記者說,雖然劉先生退出了,但是,現在還有在加入的。據陳奕的觀察,正如媒體報道,目前聚集在深圳和東莞的小MP3作坊正紛紛倒下,大概每個月有100多家,但是,在紛涌而至的退出大潮中,還有為數不少的淘金者正在加入,而這其中充斥著換湯不換藥、改換門庭使用新牌子的投機分子。
對于這些小MP3作坊的倒掉,正規廠商都表示這是大勢所趨,但是,他們并不認為這是整個行業趨向衰落的表現。而對于一些正規的品牌MP3廠商來說,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上有國際品牌的重壓,下有小牌子的低價沖擊,MP3的業務越來越有雞肋的感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說,近幾個月,一些著名的國產品牌MP3的產量也在紛紛下滑,生意越來越不好做,而且利潤下滑的非常利害,根本賺不了多少錢,只是在維持。他向記者透露說,國內某著名IT廠商已經把自己的品牌賣出去了,賣給十多家小的廠家,本身什么都不管,只收取品牌授權費。這樣市場上就出現了非常多了的某IT廠商的MP3產品,除了品牌LOGO相同之外其他都不相同的怪現象。
根據IDC新近發布的報告,全球MP3播放器市場在2009年度將會達到9億4550萬臺,1454億美元的規模。而這其中主要是由閃存式MP3所帶動,出貨量將會從2004年度的2640萬臺增長到2009年度的近1億2400萬臺;而這類產品能夠蓬勃成長,主要原因包括flash內存價格持續滑落,付費在線媒體服務越來越普及,另外消費者對于MP3產品更為熟悉,而且有其需求,也是重要因素。
由此看來,MP3的黃金時期還在持續,現在則只不過是一個開端,而這最終成就的是那些大恐龍級的世界大廠,而目光短視和力量弱小的螞蟻們已經因為蠅頭之利過早的把自己扼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