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在杭州梅家塢的一間露天茶館,剛剛度過40歲生日的馬云——阿里巴巴CEO——回憶起20世紀90年代末令無數.COM為之瘋狂的互聯網投機狂潮,在那場多數網絡企業未能幸免的互聯網泡沫中,這家B2B模式的始作俑者關閉了多數國內辦事機構,悄然躲在遠離.COM中心的杭州,韜光養晦,以罕見的低調避免了成為曇花一現的泡沫的命運。
這項大膽決定后來成為馬云以及阿里巴巴崛起的開端。當時間來到2004年時,40歲的馬云和5歲的阿里巴巴已是中國電子商務的符號之一。
狂者進取
不久前,借阿里巴巴廣告在美國CNBC電視臺滾動播出之機,馬云拋開公司事務,只身云游港美兩地,先后登上香港福布斯大會論壇及美國福布斯全球CEO論壇,其間并與美國多家經濟組織、貿易團體接觸,間或接受美國CNBC、路透社等媒體的采訪,毛遂自薦地為中國電子商務充當公關大使的角色。
意外地,回國后的馬云收到了來自《福布斯》的一件禮物:阿里巴巴第五次被評選為全球最佳B2B網站,其排名甚至領先于全球電子商務巨擘亞馬遜。
四年前,為創生不久的B2B模式尋求外援孤身赴美的馬云卻無此幸運。那一次,他興沖沖而去,卻與美國流派“吵得天翻地覆”——那時大行其道的是以亞馬遜為代表的B2C和以eBay為代表的C2C,對于B2B模式的盈利前景,美國互聯網專家頗為質疑。
2003年7月,又是在一片質疑聲中,阿里巴巴突然搶入被eBay中國壟斷了90%份額的中國C2C市場,推出以免費為號召的淘寶網。當時,一位美國的投資商在聽馬云講述了幾分鐘淘寶的故事后,突然轉身離開,走之前告誡馬云:任何企業也別想在C2C領域與eBay抗衡。
但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淘寶令外界改變了看法。就在馬云訪美期間,淘寶網公布了本年度財務數據,結果顯示,作為后起者的淘寶不光在alexa排名和在線商品數量上超越了eBay中國,在交易額、成交率、日新增商品數、注冊用戶數和網頁瀏覽量等指標上,亦高出后者一截。
不無趣味的是,在上月,因為阿里巴巴在CNBC電視臺的廣告攻勢,一些eBay的大賣家已開始通過阿里巴巴采購商品。eBay總部因之對馬云在美國的一切言動戒備有加。據說,凡馬云發表的言論,eBay的工作人員都會第一時間傳真給公司CEO惠特曼。
反之,馬云對eBay的一舉一動亦是分外關注!癳Bay公司所有的高層資料我們都會詳細分析,他們在世界各地的各種打法,他們擅長的各種管理手段和應招特點,我們都會仔細研究!瘪R云說,因為eBay是上市公司而阿里巴巴不是,惠特曼對淘寶的了解尚不及他對eBay的了解。
有所不為
10月28日,獲得全球最大在線旅游服務商IAC6000萬美元投資三個多月的e龍(LONG)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融資6210萬美元;此前一個月間,財經網站金融界(JRJC)和招聘網站51job(JOBS)先后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交易;更早些時候,掌上靈通、空中網、攜程等在細分市場執牛耳的公司均成功在納斯達克實施IPO。但奇怪的是,作為B2B龍頭的阿里巴巴,卻遲遲不啟動上市程序。
“今年我們剛拿到8000多萬美元的私募資金,目前公司不追求向其他領域拓展。上市后不可避免地要應付每個季度的報表,它可能會讓我們放棄更長遠的策略!瘪R云解釋說,對眼下的阿里巴巴而言,做大做強比上市更迫切,“與其迫于競爭壓力和輿論壓力被動上市,不如不上市”。
堅持淘寶三年內不收費,是馬云“不作為”的另一個例子。盡管之前淘寶燒錢速度驚人,但馬云認為C2C行業還處于萌芽期,免費政策更合乎中國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所以要有所不為,是有前車之鑒的!瘪R云回憶說,2001年,在獲得兩輪風險投資后,急于做大的阿里巴巴四處招兵買馬,招聘了多名海歸派人才。但因為他們在商業模式上各持己見,把公司的聲音弄雜了。終于,到2002年底,馬云將他們一一清退。同時,他把當時占據公司收入60%的系統集成業務一刀砍掉,為B2B模式讓路。
重新想象
“現在的阿里巴巴還不到我想象中的一成”,馬云常常如是說。
在他看來,迄今B2B、B2C及C2C的模式并非最終的理想模式。阿里巴巴的B2B模式與國外的模式不同,以中小企業而不是大企業為訴求點,憑借幫助后者尋求網絡營銷的窗口而收取會員費獲利。這一點合乎國情,但仍有漏洞,就是光有B而沒有C。淘寶成立后,算是彌補了C這個環節,但B和C之間如何互動乃至最終打成一片,連馬云自己也沒有想清楚。
按照馬云的設想,如果把阿里巴巴的買家和賣家引到拍賣網站淘寶,讓這些賣家把產品批發給下面的消費者,就是B2C之一種,但這種模式迄今還沒有人作過。在此之前,eBay已顯露出通過將C2C客戶轉化成B2B客戶,轉而進入B2B市場的雄心!斑@對我很有啟發”,馬云說。
由此想開去,馬云為阿里巴巴勾勒出這樣一幅類似于烏托邦的愿景:以阿里巴巴為平臺,逐步將中小企業的銷售中心、人事中心、技術中心、支付中心和財務中心都放在上面,其間橫亙在B2B、B2C及C2C之間的一切環節都將被打通。那時,阿里巴巴將成為一個虛擬的商務王國,其中有自己的貨幣、自己的游戲規則、自己的運行體系。
據接近馬云的人士說,馬云雖然并不精通技術,但常常半夜帶他的狗外出散步,于深居淺出中琢磨電子商務的創新模式。就是在投資3700萬美元成立電子商務實驗室之后,也還常常依靠直覺行事,只不過從原先80%靠拍腦袋決策,降到了現在的50%。
目前,中國電信用戶數、互聯網用戶數和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規模分別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國轉移。馬云由此相信,屆時中國的市場一定將為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所統治,正如沒有一家美國公司能打進中國主流門戶一樣。
[尖峰對話]:惟有狂狷者才能生存
《財經時報》:最近幾年在線廣告、短信、網游等互聯網業務很火,相關企業上市的也很多,電子商務卻感覺沒有大熱,是時機還不到嗎?
馬云:時機很快就會到了;ヂ摼W熱點從內容平臺、通訊平臺到交易平臺的遷移有一個過程,電子商務熱得較晚,商業模式也處于草創時期,可塑性極大,變數也極大。我們今天起跑得較快的要算是B2B了,但我們還沒有真正做到電子商務的交易,我們還在信息流上面進行研究。
《財經時報》:就電子商務模式而言,您看好哪種模式?
馬云:相對B2C,我更看好C2C,美國有那么好的配送和物流基礎,但是亞馬遜只有百分之五的利潤,在中國,B2C市場已經很成熟,但你看卓越、當當還是活得很辛苦,這說明這個模式有問題。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目前只進入了C2C。不過今后可能很難再標準地劃分B2B、B2C或C2C了,實際上,各種模式都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我們成立電子商務實驗室就是專門來研究這個問題的。
相對來看,模式較為成熟的是B2B。如果說門戶網站堆積的是信息,B2B網站堆積的則是商人客戶,這是一筆資源,想復制也難。如果一個網站所有的內容是由會員、使用者提供的,就是一個好網站。
《財經時報》:這么說,您推崇社區的模式?
馬云:對。你看門戶站點中,社區較強的QQ多可怕,它幾乎無處不在。從老頭、老太到小孩子,都在上邊,如果QQ一來一去的交流都變成PV,它可能比排名全球門戶第一的雅虎還要高出一截。我們網站中最像社區的是淘寶,阿里巴巴也是從BBS一路發展而來的。社區的另一個形式是網下的會員見面會,這個領域eBay做得很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