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回攻中小企業市場,不懼國外廠商威脅
徐少春:管理軟件“快”字當頭
IT精英面對面
深入跨國巨頭的腹地——大中型企業市場之后,國產管理軟件廠商的“回馬槍”轉頭刺向中小企業市場。
26日,金蝶發布了國內首套全面支持《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管理軟件KIS V7.5,從而在產品線上有力地鞏固了自己的底盤。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SAP、微軟等跨國巨頭正在向國內中小企業市場加速滲透。
沉寂良久的管理軟件行業能否打破平淡?低端市場會不會掀起一場戰事?記者與金蝶國際主席兼行政總裁徐少春展開了一場對話。
回攻中小企業市場
記者:像金蝶這樣的國產管理軟件廠商最近似乎正在迅速向中小企業市場回歸,這是為什么?
徐少春:客觀地講,中小企業市場的確是國產廠商的傳統優勢領域,也是我們立業的根本。其實不是回歸,是讓強項更強。
今年6月,我們發布了針對小企業的入門級管理軟件KIS。而我國會在明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這實際上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機遇。所以,這次我們發布KIS V7.5,以簡單易用為原則,為小型企業提供一個與新制度密切結合的管理信息化解決方案。
記者:金蝶已經有了針對大型企業的管理軟件EAS,針對有一定規模的中小企業的管理軟件K/3,現在又有了面向小型企業的KIS。那么,形成完整的產品線之后,金蝶會將未來的重點放在哪里?
徐少春:是的,金蝶已成為一家相當完善的管理軟件提供商,大中小市場通吃。三大產品是根據中國企業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發展階段而設計的,可以逐步升級使用,也可以集成使用,還可以與別的行業管理軟件集成。
K/3現在是金蝶主要的收入來源,占了我們收入的65%左右。我們還會進一步增強其功能,進行完善升級。
EAS的客戶目前已經有六七家,數量上還比較有限,但它肯定是金蝶重點發展的對象,研發資金和人才的投入會向其傾斜。我們希望明年EAS帶來的收入能夠翻一番。
KIS做法則有所不同,我們主要采取分銷的方式,發動合作伙伴去銷售,而金蝶主要做好研發。這一部分我們希望明年有30%的增長。
不懼國外廠商威脅
記者:SAP、甲骨文等管理軟件巨頭對中國的中小型應用市場越來越重視,還發布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產品,金蝶對這樣的威脅感覺強烈嗎?
徐少春:在中小企業市場,我們感受到的來自國外廠商的威脅還比較小,真正的競爭對手還是國產廠商。
目前,我們面向中小企業的同等產品,價格只有SAP的1/6-1/5,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國外廠商的產品往往是建立在全球500強企業的管理模式的基礎上,比較適合于跨國企業,而不太適合于中國的國情,也不太適合于中小企業。
很多人以為,用了國外的管理軟件就能引進先進的管理思想,這其實是一個誤解。能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變化,隨需應變才是最有競爭力的。
記者:我們注意到,微軟也公布了4款針對中小企業的ERP產品上市時間表。憑借在操作系統方面的強大優勢,這樣的競爭對手想必有更大的威脅?
徐少春:微軟也在尋找新的增長點,進軍管理軟件市場并不奇怪。但它現在還是這個市場的新軍,未必擅長這個領域。按照以往的經驗,它可能還是會通過并購的方式快速切入市場,但最終能否成功還有待觀察。
管理軟件“快”字當頭
記者:管理軟件市場今年給人的整體感覺是出現了增長放緩的跡象,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
徐少春:從金蝶自身的情況看,我們前三個季度的收入增長了26%,凈利潤的增幅甚至還要高一些。我感覺整個市場的確出現了平穩增長的態勢,速度不是太快。
應該說,客戶變得更加理性了,他們對ERP的認識與日俱增,對ERP軟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帶來看得見的價值。因此,單純炒作概念已經無法再主導市場的發展。
目前,市場上的管理軟件廠商可謂良莠不齊、魚目混珠,有的企業有本事拿到項目,卻沒有實力進行維護和保障軟件的持續應用。我相信,經過一兩年的調整,市場會逐步恢復秩序,馬太效應也會更加突出,跑得快的企業更強,跑得慢的企業會被逐漸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