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極網11月29日消息 對于企業軟件市場上一年前就開幕、目前仍未謝幕的問題而言,200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幾乎沒有人能夠預測到甲骨文、仁科到現在還沒有結束已經持續了近18個月的收購-反收購大戰,這也使得這一收購成為了最近最艱難的收購戰之一。在經過一年的監管部門評估、法庭審理
、失敗的委托書之戰和對股東的“誘惑”后,甲骨文既沒有成功地收購仁科,也沒有放棄這一交易。
更奇怪的是,大大小小的公司紛紛推出了許許多多的搜索引擎,它們的目的就是不被Google拉下。2003年的市場情況還表明,Google已經牢牢占領了搜索市場,沒有人會投入巨資開發新的搜索技術向Google的地位發起挑戰。
但包括雅虎、AOL、AskJeeves、Coveo、Blinkx、X1在內的許多廠商都急于在搜索市場上分一杯羹。象在其它技術領域那樣,微軟公司也將在明年推出自己的搜索引擎。AltaVista、Vivisimo、LookSmart等傳統搜索引擎廠商也沒有掉隊。
2004年的一個關鍵發展是Google、雅虎、AskJeeves推出的本地搜索服務,它們能夠幫助用戶尋找本地區的商業服務,并促使企業購買本地網絡廣告位。本地搜索服務的迅速發展促使SBC電訊、BellSouth收購了YellowPages.com,確保在本地廣告市場上不會被互聯網搜索巨頭甩下。
同樣引人注目的是互聯網瀏覽器領域的新發展,就在一年前,還沒有跡象表明在IE一統天下的這個領域會有什么大動靜。在超過95%的互聯網用戶都使用IE的情況下,人們為什么還會去開發和支持一款新的瀏覽器?這種想法已經過時了。
這并沒有阻止人們密切關注包括Firefox 1.0在內的Mozilla基金會開發的瀏覽器。通過將自己的市場份額由5月份時的2.1%提高到10月底的7.4%,“Mozilla系”瀏覽器已經蠶食了IE瀏覽器的一些市場份額。
排在第三位的是挪威Opera軟件公司的瀏覽器,它能夠運行在所有的主要平臺上:Windows、Linux、Mac、Unix。該公司迅速地對其瀏覽器軟件進行了升級,以充分利用用戶對它的關注。曾經十分流行的網景瀏覽器并沒有被徹底拋棄,但它已經很難在市場上引起什么動靜。在市場上已經很少能看到它的身影了。
IE的市場份額在2005年是否會繼續萎縮還有待觀察,取決于新版IE是否有足夠吸引人的功能。
沒有一點兒懸念,2004年最精彩的“連續劇”無疑是甲骨文、仁科之間的收購-反收購戰。雙方已經為此投入了數以百萬計美元的資金,這些錢本來是可以用于產品開發和營銷的,仁科的首席執行官康威還為此丟掉了飯碗。
2004年初,美國司法部決定通過法律手段阻止甲骨文的收購計劃,但甲骨文并沒有服軟。在經過二個月的審理后,舊金山聯邦法院法官沃克爾最終駁回了司法部的主張,認為美國企業軟件市場上的競爭非常充分,這一交易不觸犯壟斷法。
甲骨文又在特拉華州的衡平法院提出訴訟,要求仁科解除其反收購措施。本月初,甲骨文又將其出價由21美元提高至24美元,并聲稱這是“最合適,也是最后的出價”。這一價格已經吸引61%的仁科股東愿意出售他們的股票,甲骨文已經呼吁仁科順應股東的意愿,就收購的細節問題展開談判。但仁科的董事會再次對甲骨文說不,執意將這一收購戰帶到明年的股東大會上。
如果愿意接受每股24美元出價的股東將甲骨文推薦的人選選進董事會,甲骨文就可能在這一收購-反收購大戰中笑到最后。甲骨文已經提交了推薦的董事會成員候選人名單。
冠群公司也上演了一場司法大戲,一系列的官員被解除職務,前首席執行官庫馬也被迫離開了公司。庫馬曾長期負責規劃冠群的產品和技術戰略,一直是前主席王嘉廉的左膀右臂,他后來接替了王嘉廉的位置。
冠群和聯邦機構的調查發現,冠群將還沒有實現的銷售收入計入營業額,從而人為地增大了公司的營業額。為了走出困境,冠群最近聘請IBM公司負責全球軟件銷售的副總裁約翰為首席執行官。這為冠群擺脫法律問題和完成業務重組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劉彥青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