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中,或許股票代碼為jobs的前程無憂網是最沒有被看好的,誰會想到一個面向中國市場的招聘網站竟然也會有今日的榮光?但恰恰是這家垂直性的行業網站創造了奇跡。
搜狐等門戶的商業模式已經在資本和用戶市場上得到了充分而持續的證明,而隨著攜程、盛大等服務類互聯網企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生力軍隊伍還在擴充,價值鏈條得以進一步延伸,互聯網已經越來越不需要依賴和倚重于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政策、壟斷等畸態從而日趨走向成熟。
在網民從精英階層向普通大眾轉型的過程中,網民以及他們所在的群體正在被分類和細化,前赴后繼的不同類型的互聯網企業家們正在有意無意的共同開拓,使得原本雜亂無序、單一的互聯網商機得到深度挖掘。
2004年前獲得成功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大多都有些機緣巧合和靠天吃飯,門戶新聞的崛起是因為現階段資訊的不對稱;sp、cp等內容提供商獲得暴利僅僅在于手機終端的充分利用解決了支付的手段;3721以及其它一些做中文上網(包括企業域名、建站、推廣等信息化工作)的公司則是抓住了企業信息化程度較低的契機。
51job以及此前專著于做旅游業務的攜程成功IPO使得這一情況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盡管無論是服務于旅游還是專著于求職招聘都并非是可以直接促進生產力發展的行業,但畢竟比起資訊、娛樂等一些淺層服務而言,已經在越來越接近網民的核心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講,51job作為一個專業的人力資源網站能夠成功實現IPO堪稱中國互聯網產業成熟過程的標志性事件之一。
51job和攜程等類型企業的成功勢必會刺激另外一些專業性網站的發展,比如提供財經資訊的和訊、中國金融網,比如專著于汽車、IT產品類的一些網站,只要能做到最強,在特定領域的成功經驗是可以移植到另外一個領域的,這就是51job們帶來的又一思考。
另值得注意的是,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在美國被成功驗證過的電子商務在中國卻始終沒有實質性的發展,在易趣、阿里巴巴、淘寶、搜狐商城、8848、當當和卓越網等一批中外企業多年的共同努力下,電子商務作為互聯網最具代表性的行業已經初步完成了在中國的“造勢”,但盡管支付體系、信用體系和配送體系等日漸完善,無論是經營B2B、B2C抑或C2C的企業始終沒能進入“做事”階段,據某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電子商務的市場容量甚至還不如“小老弟”搜索。
當做電子商務的這些企業把概念吵做的氣勢如宏時,攜程、51job們悄然把鼠標和水泥結合在了一起,并獲得了切切實實的用戶認可和市場份額,當電子商務的老總們還在考慮資本運作的具體形式并把出售作為首選時,攜程和51job們已經先行一步融到了進一步發展的資金,或許這是51job成功帶來的最具諷刺性的啟示了。

